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研究生教育内涵式扩张与人力资本梯度升级:学历层级、学位类型与性别差异.docx
文件大小:21.29 KB
总页数:5 页
更新时间:2025-06-04
总字数:约3.7千字
文档摘要

研究生教育内涵式扩张与人力资本梯度升级:学历层级、学位类型与性别差异

当前,我国劳动人口数量持续下降,2023年全国劳动力数量仅有7.72亿人,相比十年前降幅达3.10%过去以数量优势为特征的人口红利日趋衰竭,而人才红利的形成尚需政策干预。教育作为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抓手,在提升人口素质、发挥人口总量势能的过程中发挥着独特作用。研究生教育位列学历教育金字塔的顶端,相较于其他学历教育层级,更能通过教育、科技、人才的一体化发展,以自主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形式推动人力资本的梯度升级,加速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的转化。

根据《中国劳动统计年鉴》2015年一2024年数据可知,近十年来,研究生受教育程度的劳动力在经济活动人口中的占比虽低于其他学历教育层级,但不断增长的趋势显示出研究生教育招生规模持续扩张,较十年前增幅达145.45%。在此背景下,如何推动研究生教育向内涵式发展转变,以人力资本梯度升级的形式促成人才红利的加速形成就成为本文关心的焦点问题。有鉴于此,本文将从学历层级、学位类型与性别差异的视角,为研究生教育内涵式扩张提供证据支撑,为人力资本梯度升级至研究生教育层级提供决策参考。

研究生教育层级与人力资本梯度升级

从学历层级上看,研究生教育包括博士与硕士研究生。目前,我国研究生教育整体规模虽呈现出快速扩张的态势,但扩张在硕博两级研究生教育中却处于非平衡的分布状态。根据表1提供的统计数据能够得到以下两点结论:一是2014年至2023年硕博研究生招生数占比的变动趋势较为平稳,未出现显著变化,但硕士研究生招生比重始终高于博士研究生,表明外延式扩张尚未辐射至博士层级;二是硕博招生比呈现出先上升后回落的态势,回落拐点位于2020年前后,表明2020年前我国硕士研究生规模日益扩大,但2020年至今则出现了博士研究生规模扩张的新形势,日益凸显出内涵式扩张正以硕士层级为主体、博士层级齐头并进的新特征。

表12014年一2023年我国研究生教育招生结构变动情况注:数据源自教育部《教育统计数据(2014-2023)》.

究其原因,2020年起,着力扩大博士研究生招生规模正是研究生教育对“十四五”规划中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积极响应。“十四五”规划强调要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而博士层级作为学历教育金字塔的塔尖,在推动创新实践发展的作用路径上具备得天独厚的突出效用,理应成为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关键抓手。具体来说,与硕士研究生相比,博士研究生人才培养不仅要求模仿既有技术推动科技创新,更加强调通过批判性思维探索学科领域中的难点与方案[],在实现自主创新的同时,促使博士研究生人力资本积累质量实现根本性提升,为行业转型与产业升级提供系统性、直接性与前沿性的技术支持。更为重要的是,现阶段以创新为主导的新质生产力已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2。从国家战略的视角上看,创新驱动向创新主导的变化反映了国家对创新发展的重视程度已提升至前所未有的高度,故研究生教育应更加主动适应形势发展,致力于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在博士规模扩大基础上,通过深化科教融汇、产教融合等举措助力博士教育高质量发展[3]。

研究生教育类型与人力资本梯度升级

研究生教育类型是指依据人才培养目标、学位授予标准等差异所划分出的学术型与专业型研究生。当前,我国学术型研究生招生规模逐年缩小,2022年相较2014年降幅达29.5%,专业型研究生招生规模逐年扩大,2022年相较2014年增幅高达46.15%,且2022年比重为57%,已超研究生整体规模半数。2023年11月,教育部印发的《关于深入推进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分类发展的意见》提出,到“十四五”末还会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继续扩大到硕士研究生招生总规模的三分之二左右,大幅增加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数量。从研究生教育的类型分布来看,我国在招生规模上业已形成“专业型多、学术型少”的新格局,并且未来仍将保持“扩专业型、缩学术型”的趋势,这既是研究生教育体系服务国家战略的优化调整,也是研究生教育积极主动、动态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转型变革。在传统行业领域升级、新兴产业形态涌现的时代背景下,专业型研究生凭借不同于学术型研究生的人才培养模式,面向特定行业领域,坚持实践导向,激发革旧创新动力,有效回应市场对高层次应用型创新人才供给的需求[4]。

更进一步地,专业型研究生招生在不同学科之间也展现出差异化特征:以2020年为例,就专业型硕士而言,电子信息类与工商管理类专业招生人数位居前列;

就专业型博士而言,临床医学专业招生人数占比最大,其次为电子信息专业②。当前,某些与新兴领域相关的专业学位招生尚且不足,难以满足社会对特定高水平人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