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古代十位数学家简介第1页,共3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祖冲之第2页,共3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祖冲之(429-500),字文远。出生于建康(今南京),祖籍范阳郡遒县(今河北涞水县),中国南北朝时期杰出的数学家、天文学家。第3页,共3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主要成就算出圆周率(π)的真值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相当于精确到小数第7位,简化成3.1415926。祖冲之写过《缀术》五卷,被收入著名的《算经十书》中。中国南北朝时期的一部算经,汇集了祖冲之和祖暅的数学研究成果。是指汉、唐一千多年间的十部著名的数学著作,他们曾经是隋唐时代国子监算学科的教科书。《周髀算经》《九章算术》《海岛算经》《张丘建算经》《夏侯阳算经》《五经算术》《辑古算经》《缀术》《五曹算经》《孙子算经》改革闰法推算,一个回归年的长度为365.2428141日,与今天的推算值仅相差46秒。应用“岁差”每年太阳运行一周(实际上是地球绕太阳运行一周),不可能完全回到上一年的冬至点上,总要相差一个微小距离。按现代天文学家的精确计算,大约每年相差50.2秒,每七十一年八个月向后移一度。这种现象叫作岁差。首次提出“交点月”的计算月亮相继两次通过黄道、白道的同一交点的时间(即“交点月”)长度为27.2123日,与现今推算值仅相差十万分之一日,即不到1秒,编撰《大明历》第4页,共3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天文成就祖冲之对金、木、水、火、土等五大行星在天空运行的轨道和运行一周所需的时间,也进行了观测和推算,给出了更精确的五星会合周期。中国古代科学家算出木星(古代称为岁星)每十二年运转一周。西汉刘歆作《三统历》时,发现木星运转一周不足十二年。祖冲之进行了重新测量,得出木星每84年超辰一次的结论,即定木星公转周期为11.858年(今测为11.862年)。并得出更精确的五星会合周期:金星583.931日(误差0.009日)木星398.903日(误差0.019日)水星115.880日(误差0.002日)火星780.031日(误差0.094日)土星378.070日(误差0.022日)第5页,共3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机械制造水碓磨指南车千里船第6页,共3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人物评价华罗庚(《从祖冲之的圆周率谈起》):“祖冲之不仅是一位数学家,同时还通晓天文历法、机械制造、音乐,并且还是一位文学家。祖冲之制订的《大明历》,改革了历法,他将圆周率算到了小数点后七位,是当时世界最精确的圆周率数值,而他创造的“密率”闻名于世。”《南史》:冲之解钟律博塞,当时独绝,莫能对者第7页,共3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祖暅第8页,共3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人物简介祖暅又称祖暅之。中国数学家、天文学家。祖冲之之子,字景烁。在梁朝担任过员外散骑侍郎、太府卿、南康太守、材官将军、奉朝请等职务。青年时代已对天文学和数学造诣很深,是祖冲之科学事业的继承人。他的主要贡献是修补编辑祖冲之的《缀术》,因此可以说《缀术》是他们父子共同完成的数学杰作。第9页,共3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主要成就祖暅原理,也就是“等积原理”第10页,共3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刘徽第11页,共3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人物简介刘徽(约公元225年—295年),汉族,山东邹平县人,魏晋期间伟大的数学家,中国古典数学理论的奠基人之一。是中国数学史上一个非常伟大的数学家,他的杰作《九章算术注》和《海岛算经》,是中国最宝贵的数学遗产。——《海岛算经》是中国学者编撰的最早一部测量数学著作,亦为地图学提供了数学基础,为《九章算术注》之第十卷,题为《重差》。第12页,共3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九章算术》——共收有246个数学问题,分为九章第一章“方田”:主要讲述了平面几何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包括长方形、等腰三角形、直角梯形、等腰梯形、圆形、扇形、弓形、圆环这八种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另外还系统地讲述了分数的四则运算法则,以及求分子分母最大公约数等方法。第13页,共3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由弦及其所对的弧组成的图形叫做弓形。第14页,共3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