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流程图制作规范
演讲人:
日期:
目录
CONTENTS
01
设计前准备
02
框架搭建原则
03
视觉优化技巧
04
动画与交互设计
05
规范审核标准
06
输出与维护
01
设计前准备
流程目标与受众分析
流程目标
明确流程图希望达成的目标,包括预期效果、执行标准等。
01
受众分析
了解流程图的使用者,包括其背景、需求、使用习惯等,以便设计更符合用户需求的流程图。
02
对业务流程进行全面梳理,明确各个环节之间的逻辑关系。
流程环节梳理
收集流程图所需的数据、信息,如输入输出、处理过程、决策点等。
信息内容准备
选择适合的符号、图标来表示流程图中的各个环节、操作等。
符号与图标准备
素材资料收集整理
软件工具选择标准
功能满足度
选择的软件工具要能满足流程图设计的需要,包括流程图元素的绘制、编辑、排版等功能。
02
04
03
01
兼容性
软件工具要兼容多种文件格式,方便与其他工具进行数据交换和共享。
易用性
软件工具要易于上手,操作流程简单明了,用户无需过多培训即可掌握使用方法。
美观度
软件工具要提供美观的流程图模板和样式,使流程图更加专业、易读。
02
框架搭建原则
结构类型选择逻辑
顶层结构
确定流程图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开始、过程、决策、结束等基本元素。
01
层级结构
根据流程复杂程度,合理划分层次,确保流程逻辑清晰、易于理解。
02
模块化设计
将流程中的重复或相似部分进行模块化处理,提高流程图的可读性和复用性。
03
流程节点分布规则
节点大小与重要性成正比
重要节点采用较大尺寸,以便突出显示。
01
保持节点之间的适当距离,避免过于拥挤或过于稀疏。
02
节点编号与标识
对节点进行编号或添加标识,以便更好地追踪流程进展和节点间的关系。
03
节点间距合理
根据流程节点间的关系,选择合适的连接线类型,如直线、箭头、折线等。
连接线类型选择
保持连接线的长度和角度合理,避免交叉、重叠和混乱。
连接线长度与角度
使用不同颜色和粗细的连接线来区分不同类型的流程路径或强调重要路径。
连接线颜色与粗细
连接线标准化应用
03
视觉优化技巧
配色与形状搭配策略
辅助颜色运用
选取与流程图主题相关且符合视觉审美的颜色作为主色调,增强整体视觉效果。
形状选择与搭配
主题颜色选择
通过辅助颜色的搭配,突出流程图中的重点信息,如节点、路径等。
使用不同形状的元素来表示流程图中的各个节点和路径,提高流程图的可读性。
重点节点突出方法
节点大小变化
通过调整节点的大小,突出显示重要的节点,便于读者快速定位。
01
节点颜色强调
使用醒目的颜色来突出显示重点节点,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02
节点形状标识
在重点节点上使用特殊的形状或标记,以便读者迅速识别。
03
文字标注排版规范
字体选择与大小
选择清晰易读的字体,并设置合适的字体大小,确保文字信息能够清晰传达。
01
保持文字的对齐和间距一致,提高整体排版的美观度。
02
标注位置与方向
在节点或路径旁边添加文字标注时,应确保标注的位置和方向与流程图的整体布局相协调。
03
文字对齐与间距
04
动画与交互设计
动态演示触发逻辑
明确触发动画或交互动作的源头,如鼠标点击、页面滚动或其他操作。
触发源设置
规定触发动画或交互的具体条件,确保动作在预期情况下发生。
触发条件设定
设计触发后的视觉、听觉或触觉反馈,以增强用户体验。
触发反馈设计
页面跳转联动设置
跳转方式选择
确保各页面之间的逻辑关系清晰,跳转符合用户预期。
跳转后定位
页面间关联性
采用平滑过渡、淡入淡出等效果,避免用户产生突兀感。
确保跳转后页面焦点定位准确,方便用户继续操作。
交互元素兼容性
跨平台兼容性
确保动画和交互在不同设备、浏览器和操作系统上均能正常显示和运行。
01
跨分辨率兼容性
适应不同分辨率的屏幕,保证动画和交互元素的清晰度与视觉效果。
02
无障碍设计
考虑特殊用户的需求,如视觉障碍者、肢体残障者等,提供无障碍的交互方式。
03
05
规范审核标准
流程完整性自查项
流程环节是否缺失
检查流程图中的各个环节是否完整,确保所有必要的环节都得到了体现。
01
确认流程图中的流程方向是否符合实际业务逻辑,避免出现逆向或无效流程。
02
涉及部门是否全面
检查流程图是否涉及到所有相关部门,确保跨部门协作顺畅。
03
流程方向是否合理
检查流程图中的图形元素(如矩形、菱形、箭头等)是否一致,风格是否统一。
图形元素是否统一
检查流程图中的字体、字号、颜色等是否符合公司或团队的视觉规范,确保信息传达清晰。
字体与颜色规范
评估流程图的整体布局和对齐方式,确保流程图结构清晰、易于理解。
布局与对齐方式
视觉一致性检查点
逻辑顺序是否合理
确认流程图中的条件分支是否明确,每个分支条件是否清晰且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