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一健康生活方式
学习单元一现代健康的概念
一、身体健康世界卫生组织认为,人的身体健康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①有足够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应对日常生活和工作压力而不感到紧张。②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③善于休息,睡眠良好。④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各种变化。⑤能抵抗一般性感冒和传染病。⑥体重得当,身体匀称,站立时头、肩、臀协调。⑦眼睛明亮,反应敏锐,眼睑不发炎。⑧头发有光泽,无头屑。⑨牙齿清洁,无龋洞,无痛感,无出血症状,齿龈颜色正常。⑩肌肉、皮肤富有弹性。
二、心理健康心理健康的基本含义是指心理的各个方面及活动过程处于一种良好或正常的状态,是现代人健康不可分割的重要方面。心理健康的理想状态是保持性格完美、智力正常、认知正确、情感适当、意志合理、态度积极、行为恰当、适应良好的状态。(1)具有良好的自我意识,悦纳自己。(2)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性。(3)乐于学习、工作和生活。(4)乐于交往,人际关系融洽。(5)具有正常、乐观、稳定的情绪。(6)具有正常的行为方式。
三、健康的四大基石1.合理膳食合理膳食,是健康的基础,不仅可以满足机体每天生理所需的营养素,还有利于自我健康管理和慢性病的预防与控制,促进机体达到营养平衡的目的,对于保持和促进人体健康极为重要。2.适量运动适量运动,指根据个人的身体状况、场地、器材和气候条件,选择适合的运动项目进行运动锻炼,是保持脑力和体力协调,预防、消除疲劳,防止亚健康、延年益寿的一个重要因素。3.戒烟限酒吸烟有害健康众所周知,过量饮酒与多种疾病相关,会增加肝脏的损害,增加痛风、心血管疾病和某些癌症发生的危险。4.心理平衡心理平衡,要求人们要用平和的心态对待人生与事物的得失,讲究内心平衡、和谐。
学习单元二高校学生面临的主要健康问题和影响因素
一、影响人们健康和寿命的因素1.生物学因素2.环境因素3.卫生服务因素4.个人行为遗传是不可更改的因素,但心理因素可以调整,保持一个积极心理状态是增进健康的必要条件。国家的卫生服务范围、内容与质量,以及医疗卫生条件直接关系到人的生、老、病、死及由此产生的一系列健康问题。指人们受到所处的文化、民族、经济、社会、风俗、家庭和同辈等对其生活习惯和行为所产生的影响,它是在一定环境条件下所形成的生活意识和生活行为习惯的统称。人类目前的所有健康问题大都与环境有关。社会环境涉及政治制度、经济水平、文化教育、人口状况、科技发展等诸多方面,良好的社会环境是健康的重要保证。
二、高校学生目前主要的不良健康行为010203不良生活习惯饮食过度、高脂、高糖、高盐、油炸、低纤维素饮食,偏食、挑食和过多吃零食,嗜好含致癌物的食品(烟熏火烤、长时间高温加热的食品、腌制品)、不良进食习惯(过热、过硬、过酸食品)等。日常行为吸烟、酗酒、滥用药物(吸毒)、不洁性行为等。不良疾病行为求医瞒病行为、求医恐惧行为、治疗期间自暴自弃行为、有病而不及时治疗行为等。
学习单元三健康管理
一、健康管理的概念疾病特别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及其危险因素具有可干预性。每个个体都会经历从健康到疾病的发展过程。一般来说,是从健康状态到低危险状态,再向高危险状态发展,然后开始早期病变,出现临床症状,最后形成疾病。这个过程有长有短,有的需要几年到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这与人们的遗传因素、社会和自然环境因素、医疗条件以及个人的生活方式等都高度相关,其间变化的过程常常不易察觉。健康管理是通过系统检测和评估可能发生疾病的危险因素,帮助人们在疾病形成之前进行有针对性的预防性干预,进而成功地阻断、延缓甚至逆转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进程,实现维护健康为目的的全面管理过程。
二、健康管理的特点1.以控制健康危险因素为核心,包括可变危险因素和不可变危险因素可变危险因素,是可以通过自我行为改变的因素,这些因素可控,如不合理饮食、缺乏运动、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异常指标因素。不可变危险因素,是指不受个人控制的因素,如年龄、性别、家族史等。2.三级预防并举一级预防是在疾病尚未发生时针对病因或危险因素采取措施,降低有害暴露的水平,增强机体对抗有害暴露的能力,从而预防疾病的发生或至少推迟疾病的发生。二级预防,又称为临床前期预防,是在疾病的临床前期做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三早”预防措施。通过早期发现、早期诊断进行适当的治疗,来防止疾病临床前期或临床初期的变化,使疾病在早期就被发现和治疗,避免或减少并发症、后遗症和残疾的发生,或缩短致残的时间。三级预防,又称临床预防,可以防止伤残和促进功能恢复,提高生存质量,延长寿命,降低病死率。3.健康管理的过程为环形运转循环健康管理的实施环节为健康监测、健康评估和健康干预。
三、大学生健康管理010203大学生的日常生活方式,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