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教师姓名
课程名称
碳达峰碳中和概论
编号
1
授课计划
日期
第周星期第节;月日
课时
2
授课方式
多媒体
课题名称
认识碳达峰碳中和基本概念
教学目的
(一)知识目标
清晰阐述“碳达峰、碳中和”的概念、含义及二者关系。
准确说明中国“双碳”工作1+N政策体系的构成与主要内容。
(二)能力目标
熟练运用多种渠道查找“碳达峰、碳中和”相关信息。
有条理地分析政策对能源、产业等领域的影响。
(三)素养目标
增强环保意识,主动关注气候变化问题。
培养团队协作与沟通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碳达峰、碳中和”的概念、意义。
中国“双碳”工作1+N政策体系。
教学难点
理解“双碳”目标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深远影响。
分析各行业“双碳”政策的实施要点。
教具
视频、多媒体ppt、黑板
课外作业
参考资料
授课记录
授课顺序及班级
授课时间
授课场所
1
第周星期第节;月日
2
第周星期第节;月日
3
第周星期第节;月日
4
第周星期第节;月日
课后体会
本次教学通过多种方法让学生了解“碳达峰、碳中和”及相关政策,但在案例分析中,部分学生对行业政策理解不够深入。后续教学可增加案例讨论时间,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授课主要内容
一、第一课时
课程导入(10分钟):讲述开篇故事,引导学生思考“碳达峰碳中和”对未来生活的影响,引出课程主题。
知识讲解(30分钟)
介绍地球生态系统的特点,讲解碳排放和碳吸收过程,分析人类活动对碳循环的影响。
详细阐释“碳达峰、碳中和”的概念,结合示意图说明碳达峰、碳中和的时间节点与实现过程。
讲述我国“双碳”目标的提出背景与重要意义,展示习近平总书记相关讲话内容。
课堂实践(15分钟):组织学生绘制思维导图,梳理碳达峰与碳中和的定义及关系,邀请部分学生展示分享。
课堂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重点内容,强调“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性,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收集“双碳”相关新闻。
二、第二课时
复习导入(5分钟):回顾上节课知识,随机提问学生“碳达峰、碳中和”的概念。
知识讲解(30分钟)
解读《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和《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对比二者内容。
介绍N项行业“双碳”政策,以能源、工业、交通领域为例,分析政策对行业发展的引导作用。
案例分析(15分钟):分组讨论唐山钢铁集团、北京市交通运输的案例,分析企业和城市在“双碳”行动中的做法与成效。
课堂实践(10分钟):学生分组收集我国N项行业“双碳”政策详细案例,制作案例分析汇报,每组推选代表发言。
课堂总结(10分钟):总结中国“双碳”工作1+N政策体系,强调政策对实现“双碳”目标的推动作用,鼓励学生关注政策动态。
三、教学资源
教材、多媒体设备、网络资源、相关政策文件
要求:1、授课内容体现教学过程。
2、版面:五号字,单倍行距排版,不少于幅面的三分之二。
教案
教师姓名
课程名称
碳达峰碳中和概论
编号
2
授课计划
日期
第周星期第节;月日
课时
2
授课方式
多媒体
课题名称
“双碳”目标带来的变化
教学目的
(一)知识目标
解释“双碳”目标下能源结构、产业结构调整的内容与意义。
描述“双碳”目标带来的新发展机会和新生活方式。
(二)能力目标
分析“双碳”工作对能源、产业结构的影响机制。
预测“双碳”目标下行业发展趋势和生活方式变化。
(三)素养目标
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培养创新精神。
增强社会责任感,积极参与“双碳”行动。
教学重点
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与意义。
“双碳”目标带来的新发展机会和新生活方式的特点。
教学难点
理解能源、产业结构调整中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思考如何在生活中践行“双碳”理念。
教具
视频、多媒体ppt、黑板
课外作业
参考资料
授课记录
授课顺序及班级
授课时间
授课场所
1
第周星期第节;月日
2
第周星期第节;月日
3
第周星期第节;月日
4
第周星期第节;月日
课后体会
通过本节课教学,学生对“双碳”目标带来的变化有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