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ppt
文件大小:4.4 MB
总页数:39 页
更新时间:2025-06-04
总字数:约2.83千字
文档摘要

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第1页,共39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20世纪初期,摩尔根通过果蝇实验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第2页,共39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20世纪中叶,科学家发现:染色体主要由蛋白质和DNA(成分)组成。蛋白质DNA染色体第3页,共39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

19世纪中期,孟德尔通过豌豆实验证明了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第4页,共39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一)染色体的化学组成DNA染色体蛋白质组蛋白RNA非组蛋白蛋白质含量约为DNA的二倍,RNA含量很少,还不到DNA量的10%第5页,共39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 蛋白质和DNA,谁是遗传物质?第6页,共39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DNA的分布(二)DNA是遗传物质的间接证据主要在细胞核中细胞质内染色体第7页,共39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总结:1、DNA通常只在核中的染色体上找到(但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存在)。2、同一物种的每个细胞核的DNA含量基本相同,即质和量都是恒定的。而且精子的DNA含量正好是体细胞的一半。3、各类生物中,能改变DNA结构的化学物质都可引起突变第8页,共39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三)DNA是遗传物质的直接证据[实验设计]关键思路:方法:同位素标记法把DNA和蛋白质分开,单独观察,确定唯一变量第9页,共39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T2噬菌体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T2噬菌体的成分中,只有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T2噬菌体属于细菌病毒,营专性寄生生活,它的专一宿主为大肠杆菌。第10页,共39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实验一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1)噬菌体的结构模式图C、H、O、N、PC、H、O、N、S(标记32p)(标记35s)第11页,共39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猜测:进入细胞的是DNA,蛋白质外壳留在细胞外。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时,什么物质进入宿主细胞内?电子显微镜下的大肠杆菌和噬菌体第12页,共39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吸附侵入合成组装释放侵入别的细菌第13页,共39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①用放射性同位素35S标记噬菌体外壳蛋白质细菌内无放射性(2)实验过程:用??S标记子代噬菌体第14页,共39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②用放射性同位素32P标记内部DNA细菌内有放射性用32P标记DNA子代噬菌体第15页,共39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实验过程及结果:第一组实验第二组实验亲代噬菌体35S标记蛋白质32P标记DNA寄主细胞内无35S标记蛋白质有32P标记DNA子代噬菌体外壳蛋白质无35SDNA有32P标记实验结论DNA分子具有连续性,是遗传物质第16页,共39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①A、B两组实验结果为何截然不同??②细菌裂解后,在释放的T2噬菌体中,B组可以检测到32P标记的DNA,但A组却不能检测到35S标记的蛋白质。想一想,这是为什么??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现象分析A组标记的是蛋白质,侵染时留在外面,产生的子代噬菌体不含放射性。

B组标记的是DNA,侵染时进入细菌体内,产生子代噬菌体含有放射性。结论:DNA是遗传物质。第17页,共39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1)肺炎双球菌的类型实验二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光滑(smooth)粗糙(rough)有多糖类的荚膜无多糖类的荚膜有毒性,可致死无毒性S型细菌R型细菌菌落菌体毒性第18页,共39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50,并思考以下问题:①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分哪几个步骤?各看到哪些现象??第四组的实验结果说明了什么??前三组实验能起到什么作用?第19页,共39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①将S型活菌注入小鼠体内,小鼠又会怎样?一段时间后小鼠死亡实验过程:第20页,共39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②将R型活菌注入小鼠体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