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原理考试模拟题含答案(附解析)
一、单选题(共30题,每题1分,共30分)
1.学校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科研
B、教学
C、后勤保障
D、行政管理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教学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中心环节,学校教育工作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主。教学是传授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的形式,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它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工作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主。科研、行政管理、后勤保障等工作虽然也很重要,但都不是学校工作的中心环节。
2.世界上第一本终身教育专著《终身教育》的作者是()。
A、舒瓦茨
B、耶克斯利
C、皮亚杰
D、福克森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耶克斯利于1929年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终身教育专著《终身教育》。
3.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不均衡性,因此教育要()。
A、抓关键期
B、因材施教
C、扬长避短
D、循序渐进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要求教育要抓住关键期,在关键期内施加教育影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材施教是针对个体差异;循序渐进是遵循个体身心发展顺序性;扬长避短是根据个体优势和劣势进行教育,均不符合不均衡性的特点。
4.师生关系可以分为社会关系、教育关系和心理关系。下列不属于教育关系特点的是()。
A、弥散性
B、规范性
C、形成性
D、稳定性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教育关系具有规范性、形成性等特点。稳定性是社会关系的特点之一。而弥散性不属于教育关系的特点,它更体现于心理关系等方面。
5.教育是一种具有相对独立性的社会实践活动,其表现之一是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发展的()。
A、历史继承性
B、选择性
C、不平衡性
D、协调性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发展具有不平衡性。这种不平衡性表现为教育可能超前于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的发展,也可能滞后于它们的发展。例如,在一些国家,教育理念和教育体系的变革可能先于政治经济制度的重大调整,为未来社会的发展奠定思想和人才基础;而在另一些情况下,教育发展可能受到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制约,出现滞后现象。
6.学生希望得到教师在学习、生活、人生等方面的指导,希望教师能与他们分担痛苦与忧伤、分享欢乐与幸福。这体现了教师的()角色。
A、示范者
B、管理者
C、传道者
D、朋友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教师的朋友角色是指学生希望教师能成为他们在学习、生活、人生等方面的指导者,与他们分担痛苦与忧伤、分享欢乐与幸福,符合题干描述。管理者角色主要侧重于班级管理等方面;示范者角色强调教师以身作则;传道者角色侧重于传授知识和道理等,均不符合题意。
7.我国第一部以马克思主义观点阐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杨贤江的()。
A、《民主主义与教育》
B、《教育学》
C、《论共产主义教育》
D、《新教育大纲》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新教育大纲》是我国第一部以马克思主义观点阐述教育问题的著作,它对教育的本质、作用、目的等诸多方面进行了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阐述,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
8.教育目的所要回答的问题是()。
A、怎样培养人
B、培养怎样的人
C、教育实现的途径
D、教育服务的方向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总要求,它所要回答的根本问题是培养怎样的人。教育服务的方向是教育方针涉及的内容;教育实现的途径主要是教学等具体的教育活动;怎样培养人是教育方法等方面要解决的问题。
9.西方古代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而著名的教育家是()。
A、苏格拉底
B、柏拉图
C、亚里士多德
D、德谟克利特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苏格拉底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而著名。他通过问答的方式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和探索真理,这种教学方法被称为“产婆术”。柏拉图是苏格拉底的学生,他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其著作《理想国》中。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的学生,他对许多学科都有重要贡献。德谟克利特是古希腊哲学家,原子唯物论学说的创始人之一。
10.学校是培养人才的机构,其一切工作都是为培养人来服务的,学校全部工作的核心是()。
A、课外活动
B、教学工作
C、班主任工作
D、少先队工作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教学工作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中心,学校的各项工作都围绕教学工作展开,其目的是为了实现教育目标,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课外活动、少先队工作、班主任工作等虽然也很重要,但都是围绕教学工作进行的辅助和补充,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11.我国古代学者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需教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这句话体现了()。
A、“情境—陶冶”教学模式
B、“演练操作”教学模式
C、“鼓励自学”教学模式
D、“创设问题”教学模式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这句话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