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深度报告/证券研究报告
内容目录
1货币政策新框架,有哪些变化?3
2结构性工具,使用现状如何?6
3框架调整,对利率有何影响?10
图表目录
图1.1年期SHIBOR利率和1年期LPR利率(%)3
图2.新旧利率走廊(%)4
图3.MLF退出政策利率功能历程4
图4.央行流动性投放规模(亿元)5
图5.改革后的货币政策框架6
图6.新增社会融资规模结构6
图7.新增人民币贷款结构(%)6
图8.历次提及资金空转时期的DR007利率(%)7
图9.结构性货币政策余额结构8
图10.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额度和使用率8
图11.全国保障性住房试点项目贷款发放情况和个人住房贷款逾期情况(亿元)9
图12.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利率与市场利率(%)10
图13.利率和流动性传导框架11
图14.短端利率走势(%)12
图15.DR007和10年期国债利率(%)12
图16.各期限国债到期收益率月度均值(%)13
谨请参阅尾页重要声明及财通证券股票和行业评级标准2
宏观深度报告/证券研究报告
央行推进的货币政策改革已近一年,除了货币政策调控机制不断向“价格型”转
变以外,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也趋于频繁。那么,货币政策框架如何创新?
结构性工具的实际使用情况如何?改革之下市场利率有哪些变化?
1货币政策新框架,有哪些变化?
利率市场化进程的下半场。2013年开始,我国利率市场化加速推进,首先,贷款
基础利率(LPR)集中报价与发布机制于2013年推出;其次,央行从2015年开
始逐步建立利率走廊机制;最后,在贷款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化的同时,存款利率
改革也不断推进,2015年,央行正式放开存款利率上限,标志着存款利率市场化
基本完成。在货币政策调控机制不断向“价格型”转变的同时,“利率双轨制”
仍然存在,市场利率与存贷款基准利率的矛盾有所凸显,资金市场与存贷款市场
之间的利率传导不畅。因此,从2019年至今,LPR改革深化并与MLF挂钩,形
成了“MLF→LPR/10年国债到期收益率→存贷款利率”的传导机制,同时存款定
价机制也进一步完善。
图1.1年期SHIBOR利率和1年期LPR利率(%)
6.01YShibor1YLP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