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前兆及急救
演讲人:
日期:
目录
02
典型前兆症状识别
01
疾病基础认知
03
院前急救流程规范
04
预防控制策略
05
康复管理体系
06
公众认知误区
01
疾病基础认知
脑卒中定义与分类
01
脑卒中定义
脑卒中是由于脑血管突然堵塞或破裂导致脑组织缺氧而引发的疾病。
02
脑卒中分类
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其中缺血性脑卒中最为常见,约占全部脑卒中的80%左右。
流行病学数据统计
脑卒中是全球范围内导致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的特点。
发病率与死亡率
地域差异
年龄与性别
脑卒中的发病率在不同地区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一般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发病率较高,而发达国家则相对较低。
脑卒中的发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且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
高危人群特征分析
高血压
心脏病
糖尿病
血脂异常
高血压是脑卒中的最主要危险因素,长期高血压可使脑动脉硬化,导致血管狭窄或堵塞。
糖尿病患者由于长期高血糖,导致血管病变,增加了脑卒中的风险。
心脏病患者容易出现心脏附壁血栓,一旦血栓脱落,就可能导致脑卒中。
高胆固醇和高甘油三酯等血脂异常也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之一。
02
典型前兆症状识别
FAST评估法则详解
F(Face)
观察患者面部是否出现不对称,能否正常微笑或露齿。若面部出现下垂或歪斜,可能为脑卒中前兆。
01
A(Arm)
让患者抬起双臂,观察是否有一侧手臂无力或下垂。若手臂无法正常抬起或出现力量减弱,可能为脑卒中前兆。
02
S(Speech)
让患者重复一个简单的句子或短语,观察其语言是否清晰、准确。若出现语言障碍或说话困难,可能为脑卒中前兆。
03
T(Time)
若患者出现上述任何一种症状,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并记录下患者症状出现的时间。时间就是生命,尽快救治可降低脑卒中的致残率和死亡率。
04
突发头痛与意识模糊
01
突发剧烈头痛
脑卒中发作时,患者可能出现突然且剧烈的头痛,通常难以忍受。
02
意识模糊或昏迷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意识模糊、嗜睡或昏迷等症状,这表明病情严重,需立即就医。
单侧肢体无力表现
脑卒中可能导致一侧肢体出现无力、瘫痪或麻木等症状,患者可能无法正常行走或持物。
单侧肢体无力或瘫痪
除无力外,患者还可能出现一侧肢体感觉异常,如麻木、刺痛或灼热感等。这些症状可能持续存在并逐渐加重。
肢体感觉异常
03
院前急救流程规范
现场处置黄金4小时
迅速识别脑卒中症状,如FAST原则(Face-脸是否下垂、Arm-能否平举、Speech-说话是否清晰、Time-时间紧迫性)。
初步诊断
紧急呼叫
初步处理
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告知患者病情和地点,确保患者尽快得到专业救治。
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呕吐物窒息;保持安静,避免情绪激动;有条件时给予氧气吸入。
患者体位管理标准
翻身拍背
定时翻身拍背,促进痰液排出,预防吸入性肺炎。
03
有助于减少颅内压,避免健侧受压。
02
患侧卧位
仰卧位
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引起窒息。
01
避免头部震动或扭曲,以免加重病情。
禁止随意移动患者
防止患者受凉,加重病情。
注意保暖
01
02
03
04
以免误入气管导致窒息。
禁止盲目喂水喂食
如意识、呼吸、心率等,及时报告急救人员。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禁忌行为与注意事项
04
预防控制策略
三高指标监测管理
高血压
高血压是脑卒中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应定期测量血压,保持在正常范围。
01
高血脂
高血脂可导致血管堵塞,增加脑卒中风险,应定期检查血脂水平,并控制饮食和药物治疗。
02
高血糖
高血糖也是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糖尿病患者应定期监测血糖,合理控制饮食和药物治疗。
03
健康生活习惯培养
吸烟和饮酒都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应尽早戒烟,并适度饮酒。
戒烟限酒
合理饮食
适度运动
饮食应以低盐、低脂、高纤维、高维生素为主,多食用新鲜蔬菜和水果,减少高脂肪、高热量食物的摄入。
适度运动有助于降低血压、血糖和血脂水平,提高心肺功能,预防脑卒中发生。
定期血管筛查建议
颈动脉超声
颈动脉超声是一种无创检查方法,可检测颈动脉内膜厚度和斑块情况,评估脑卒中风险。
脑血管造影
磁共振血管成像
脑血管造影可清晰显示脑血管的形态和病变情况,有助于发现脑血管狭窄、闭塞等病变,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磁共振血管成像可无创性地显示脑血管的病变情况,对脑卒中的早期发现和预防具有重要价值。
1
2
3
05
康复管理体系
急性期后康复黄金期
康复黄金时间
预防并发症
神经可塑性
减轻家庭负担
脑卒中后3-6个月是康复黄金期,此时进行康复训练效果显著。
脑卒中后,受损的神经元在黄金期内可通过康复训练恢复功能。
早期康复有助于预防褥疮、肺部感染、尿路感染等并发症。
早期康复可减轻患者生活不能自理的程度,减轻家庭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