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传染性角膜结膜炎诊疗与防控.pptx
文件大小:1.56 MB
总页数:27 页
更新时间:2025-06-04
总字数:约2.5千字
文档摘要

传染性角膜结膜炎诊疗与防控演讲人:日期:

目?录CATALOGUE02病因与传播机制01疾病概述03临床表现与分期04诊断与鉴别诊断05治疗策略与实践06预防控制措施

疾病概述01

定义与病理特征病程较长且易复发及时诊断和治疗对于预防并发症和视力损害至关重要。03结膜充血、水肿,角膜浸润、溃疡,严重时可导致角膜穿孔和失明。02病理特征明显传染性角膜结膜炎是一种眼部感染疾病由多种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和真菌等引起。01

广泛分布季节性流行接触传播人群易感性在全球范围内均有发病,尤其在卫生条件差的地区更为常见。在温暖、潮湿的季节易于爆发流行,如夏季和秋季。通过直接接触患者眼部分泌物或接触被污染的物品传播,如毛巾、手帕等。儿童、老年人以及免疫力低下的人群更易感染。流行病学分布特点

由病毒感染引起,如腺病毒、单纯疱疹病毒等。病毒性角膜结膜炎由真菌感染引起,如念珠菌、镰刀菌等。真菌性角膜结膜细菌感染引起,如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等。细菌性角膜结膜炎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病原体共同引起,病情严重且复杂。混合感染性角膜结膜炎临床分类标准

病因与传播机制02

细菌性病原体包括葡萄球菌、链球菌、淋球菌等,常引起急性结膜炎。衣原体感染如沙眼衣原体,可引起慢性结膜炎及角膜病变。病毒性病原体如腺病毒、肠道病毒、单纯疱疹病毒等,是传染性角膜结膜炎的主要病原体。主要病原体解析

2014感染途径与风险因触传播直接或间接接触患者眼部分泌物、泪液、眼膏等。环境因素卫生条件差、人口密集、共用毛巾等个人卫生用品。眼部手术或创伤如角膜移植、白内障手术等,容易引发感染。免疫力降低如糖尿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等,增加感染风险。

角膜上皮层具有屏障作用,阻止病原体侵入。先天性免疫宿主免疫反应机制感染后,机体会产生特异性抗体和细胞免疫应答,清除病原体。适应性免疫在清除病原体的同时,也可能引起角膜组织损伤和炎症反应。免疫病理反应某些病原体能逃避机体的免疫防御,导致持续性感染。免疫逃逸

临床表现与分期03

ABCD眼部疼痛和灼热感患者眼部感到疼痛和灼热,症状逐渐加重。急性期典型症状分泌物增多结膜分泌物增多,多为黏液性或脓性,早晨醒来时可将眼睑粘住。眼部充血结膜出现明显的充血,可伴有结膜水肿。畏光流泪患者眼部对光线敏感,出现畏光症状,并伴有流泪。

结膜滤泡和乳头增生结膜表面出现滤泡和乳头增生,为结膜炎的典型体征。眼部体征识别要点01结膜下出血结膜下可见点状或小片状出血,严重者可弥漫至整个结膜。02伪膜形成结膜表面可形成一层灰白色伪膜,易被擦掉,擦掉后可再生。03耳前淋巴结肿大部分患者可伴有耳前淋巴结肿大,有压痛。04

初期(急性期)病起急骤,症状较轻,结膜充血、水肿,分泌物增多,一般持续数天至1周。中期(亚急性期)后期(恢复期)病程进展阶段划分症状逐渐加重,结膜充血、水肿更加明显,分泌物增多并变得更粘稠,可伴有结膜下出血、伪膜形成等体征,持续时间较长,可达1-2周。症状逐渐减轻,结膜充血、水肿消退,分泌物减少,伪膜逐渐消退,但结膜滤泡和乳头增生可能需要更长时间才能完全消退,少数患者可遗留结膜瘢痕。

诊断与鉴别诊断04

病原学检测包括病毒分离、抗原检测、核酸检测等,是确诊传染性角膜结膜炎的重要方法。结膜刮片检查刮取结膜上皮细胞进行涂片染色,检查病原体及其相关细胞反应。血清学检测通过检测患者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辅助诊断传染性角膜结膜炎。实验室检测方法

影像学检查指征可显示角膜上皮缺损和溃疡,有助于诊断病毒性角膜炎。角膜荧光素染色可观察角膜、结膜病变的形态和范围,帮助诊断传染性角膜结膜炎。裂隙灯显微镜记录角膜、结膜病变情况,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客观依据。眼前段照相

细菌性结膜炎细菌性结膜炎以结膜充血、分泌物增多为主要表现,但角膜上皮下浸润少见。常见误诊疾病对照过敏性结膜炎过敏性结膜炎以结膜水肿、瘙痒为主要表现,无角膜上皮下浸润和溃疡。棘阿米巴性角膜炎棘阿米巴性角膜炎有角膜上皮受损、假树枝状浸润等表现,但无传染性,且抗生素治疗无效。

治疗策略与实践05

细菌性结膜炎病毒性结膜炎真菌性结膜炎衣原体性结膜炎使用敏感的抗菌药物滴眼液,必要时可全身应用抗生素。使用抗病毒滴眼液,如阿昔洛韦、更昔洛韦等,严重病例可考虑全身用药。选择抗真菌药物,如氟康唑、那他霉素等,需根据临床情况调整用药方案。局部使用四环素类或大环内酯类药物,如红霉素、阿奇霉素等。抗感染药物选择原则

滴眼液使用每次用药前后洗手,轻轻拉下眼睑,将滴眼液滴入结膜囊内,闭眼几分钟。眼膏使用睡前使用眼膏,将眼膏挤入结膜囊内,闭眼休息。眼部清洁用生理盐水或温开水清洗眼部,去除分泌物和残留药物。避免交叉感染避免用手揉眼,不共用毛巾和脸盆等个人物品部治疗操作规范

ABCD角膜穿孔密切监测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