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中医技能试题库及答案(附解析)
一、单选题(共60题,每题1分,共60分)
1.若需要在十宣十二井穴、耳尖等部位放血时,多选用
A、埋针法
B、刺络法
C、挑刺法
D、散刺法
E、点刺法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点刺法是针刺时迅速刺入,快速出针,多适用于十宣、十二井穴、耳尖等部位放血。散刺法是对病变局部周围进行点刺的一种方法;刺络法是刺静脉或静脉丛出血的方法;埋针法是将针具埋入皮下的一种方法;挑刺法是用三棱针挑断皮下白色纤维组织的方法,这些均不符合在十宣、十二井穴、耳尖等部位放血的操作特点。
2.毫针的组成为()
A、针柄、针根、针身、针尖
B、针尾、针根、针身、针尖
C、针尾、针柄、针根、针身、针尖
D、针尾、针根、针身、针尖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毫针由针尾、针柄、针根、针身、针尖五部分组成。针尾用于安装针柄;针柄是医者持针的部位;针根连接针身与针柄;针身是毫针的主体部分;针尖是刺入穴位的部分。
3.太乙神针属于
A、间接灸
B、直接灸
C、温和灸
D、实按灸
E、温针灸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太乙神针是将药物研成粉末,和艾绒混合制成艾卷,点燃后隔布或隔绵纸数层实按在穴位上施灸,属于实按灸。
4.下列有关中药湿热敷技术操作规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合理体位,暴露湿敷部位,注意保暖。
B、将温度适宜的药液倒入容器内,敷料在药液中浸湿后敷于患处。
C、用无菌镊子夹取浸药后的纱布,再淋药液于敷料上,保持湿润和温度。
D、操作完毕,擦干局部药液,取下弯盘、中单、橡胶单,协助患者整理衣着。
E、以上都是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中药湿热敷技术操作规程包括:合理体位,暴露湿敷部位,注意保暖;将温度适宜的药液倒入容器内,敷料在药液中浸湿后敷于患处;用无菌镊子夹取浸药后的纱布,再淋药液于敷料上,保持湿润和温度;操作完毕,擦干局部药液,取下弯盘、中单、橡胶单,协助患者整理衣着等,所以以上选项均正确,答案为E。
5.以下哪项不是代脉所主病证()
A、脏气衰微
B、痰浊
C、跌仆损伤
D、疼痛
E、惊恐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代脉的脉象特点是脉来一止,止有定数,良久方还。主脏气衰微、疼痛、惊恐、跌仆损伤等。痰浊一般不是代脉所主病证。
6.下列哪一项不是药物炒黄的标准
A、表面焦褐色
B、较原色加深
C、发泡鼓起
D、表面呈黄色
E、透出固有气味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药物炒黄的标准是表面呈黄色或较原色加深,透出固有气味,或发泡鼓起,而表面焦褐色是炒焦的标准,不是炒黄的标准。
7.下面有关穴位敷贴疗法描述错误的是
A、贴敷后出现较重的皮肤红斑、水疱、瘙痒现象,应立即停药,进行对症处理
B、对胶布过敏者,可选用低敏胶布或绷带固定
C、小的水疱应以消毒针具挑破其底部,排尽液体,消毒以防感染
D、贴敷部位出现起疱或溃疡者,待皮肤愈后再进行敷药
E、治疗期间禁食生冷、海鲜、辛辣刺激性食物
正确答案:C
8.标志中医理论体系初步形成的经典著作是()
A、《诸病源候论》
B、《黄帝内经》
C、《难经》
D、《神农本草经》
E、《伤寒杂病论》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它总结了战国以前的医学成就,并为战国以后的中国医学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标志着中医理论体系的初步形成。
9.舌质胖大淡嫩并有齿痕属()
A、气虚
B、湿热痰浊
C、脾虚
D、血虚不润
E、阳虚水湿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舌质胖大淡嫩并有齿痕,多因阳虚水湿内停所致。阳气虚弱,推动、温煦、气化功能减退,水湿不得运化,泛溢于舌而见胖大,阳虚则舌质淡嫩,舌体胖大受齿缘压迫而形成齿痕。脾虚表现为舌淡苔白;气虚舌象多为淡红舌,边有齿痕;湿热痰浊多见舌红苔黄腻等;血虚不润舌色多淡白而瘦薄。
10.针灸治疗牙痛时,首先选用下关及哪一个穴位()
A、迎香穴
B、合谷穴
C、地仓穴
D、牵正穴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针灸治疗牙痛时,常选用下关及合谷穴。合谷穴为手阳明大肠经原穴,阳明经气血汇聚于下关,两穴配合可疏通阳明经气血,达到清热止痛的效果,常用于治疗牙痛等病症。而迎香穴主要用于治疗鼻病等;地仓穴主要用于面部疾病如口角歪斜等;牵正穴主要用于治疗面瘫等,均与牙痛的治疗关联不大。
11.痢疾的基本特征是
A、完谷不化
B、里急后重
C、滑脱失禁
D、大便稀溏
E、肛门下坠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痢疾是以腹痛、里急后重、下痢赤白脓血为主症的病证,里急后重是其基本特征之一。完谷不化多见于脾胃虚寒等;肛门下坠常见于中气下陷等;滑脱失禁多与肾气不固等有关;大便稀溏可见于多种脾胃虚弱等情况,均不是痢疾的基本特征。
12.用三棱针点刺出血,治疗咽喉肿痛的首选穴位是
A、尺泽
B、太渊
C、鱼际
D、液门
E、少商
正确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