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中药疗法;;第一节
中药疗法简介;一、中药内治法概述
(一)中药内治康复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补虚疏郁,因证施宜
2.形神并重,重视体质
3.守法守方,丸散尤宜;(二)中药内治遣方用药原则
1.汗法
根据“因其轻而扬之”“其在皮者,汗而发之”的原则立法,以解表药为主组成,通过发汗解表,以达祛除外感六淫之表邪的目的,适用于外邪入于肌表。
2.吐法
根据“其高者,因而越之”的原则立法,以涌吐药为主组成,具有引导、促使呕吐之功,适用于停留于咽喉、胸胁、胃脘的痰涎、宿食和毒物等有形实邪。;3.下法
根据“泄可去闭”的原则立法,以泻下药为主组成,具有通导大便、荡涤肠道积滞等作用,以治疗胃肠积滞、大便不通或腹水等证的方法。下法的主要功能为泻下通便。
4.和法
具有疏泄调和作用,可以疏泄气机、调和脏腑,用来治疗伤寒少阳病或肝脾、肠胃不和等病证。该法特点为作用缓和,方性平和。;5.温法
根据“寒者热之”的原则立法,由辛热或甘温药物组成,具有温中祛寒、温经散寒、回阳救逆等作用。用以治疗脾胃虚寒、寒凝经脉及肾阳虚衰等里寒证。
6.清法
根据“热者寒之”“温者清之”的原则立法,以寒凉药为主组成,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生津的作用,用以治疗温热、热毒等里热证的方法。;7.消法
根据“结者散之”“坚者消之”“通可去滞”的原则立法,以消导、化积药为主组成,具有消食、导滞、化积的作用,适用于逐渐形成的有形的积滞,具体包括食、气、血、痰、湿等积滞而成的积滞痞块。
8.补法
根据“虚者补之”的原则立法,以补养、强壮类药物为主组成,用于补益人体气血阴阳、治疗各种虚证。;二、中药外治法概述
1.治法多样,给药方便
2.直达病所,定位用药
3.适应证广,禁忌证少;第二节
中药内治法;一、作用机制
中药内治,重点在于治法。所谓治法,是在辨清证候,审明病因、病机之后,有针对性地采取的治疗法则。辨证的目的在于确定病机,论治的关键在于确立治法,治法是针对病机产生,而方剂必须相应地体现治法。治法是指导遣药组方的原则,方剂是体现和完成治法的主要手段,“方从??出、法随证立”,二者相互为用、密不可分。;二、处方原则
(一)补虚
1.温补肾阳
适应证: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及各种并发症。
常用方剂:右归丸、金匮肾气丸。
2.滋阴补肾
适应证:高血压。
常用方剂:六味地黄丸、河车大造丸、石斛夜光丸。
3.养心安神
神经衰弱及各种精神病患。
常用方剂:天王补心丹、酸枣仁汤。;(二)调理
1.疏肝理气、和胃止痛
适应证:脑卒中后抑郁症。
常用方剂:舒肝丸、木香顺气丸。
2.疏肝解郁、行气止痛
适应证:脑卒中后抑郁症。
常用方剂:柴胡疏肝散。
3.补气活血通络
适应证:脑卒中及其恢复期运动功能障碍、吞咽功能障碍、语言功能障碍等。
常用方剂:补阳还五汤。;4.舒筋活血、祛风通络
适应证:脑卒中后遗症因风痰阻络、气血不通所致者。
常用方剂:再造散、大活络丹。
5.镇肝息风、滋阴潜阳
适应证:脑卒中急性发作。
常用方剂:镇肝熄风汤。
6.平肝潜阳、清热安神
适应证:高血压、脑卒中。
常用方剂:天麻钩藤饮。;7.涤痰开窍
适应证:脑卒中急性期意识障碍、语言功能障碍。
常用方剂:涤痰汤。
8.祛风除湿通痹、养肝益肾补虚
适应证:关节炎、脑卒中关节活动障碍。
常用方剂:独活寄生汤。
9.通经活络、祛风除湿
适应证:各种关节肌肉痛症、脑卒中运动功能障碍。
常用方剂:小活络丹。;10.祛风胜湿、强筋壮骨
适应证:各类型关节炎。
常用方剂:虎骨酒(虎骨现已禁用,可用狗骨代,下同)。
11.益气温经、和血通痹
适应证:神经根型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等压迫神经症状。
常用方剂:黄芪桂枝五物汤。
12.温经散寒、养血通脉
适应证:腰椎间盘突出症。
常用方剂:当归四逆汤。;13.祛风散寒、益气温阳
适应证:脑卒中急性期语言、运动功能障碍。
常用方剂:小续命汤。
14.清热燥湿
适应证:膝关节炎。
常用方剂:二妙散、三妙散、四妙散。;15.祛风除湿、益气和营
适应证:颈椎病、肩周炎、各种腰腿痛症。
常用方剂:蠲痹汤。
16.祛风除湿、温经宣痹、养阴清热
适应证:痛风、各类型关节炎。
常用方剂:桂枝芍药知母汤。;(三)抗衰老
补肾益精: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内寓元阴元阳,年老肾衰,肾衰精亏,必然引起脏腑形神的活动减退或障碍,从而出现早衰和产生疾病。补肾益精,可以抗衰、祛病、延年。常见于脑卒中后并发脑萎缩、各种精神病患以及老年人关节炎、腰腿疼痛等。常用方剂有:延寿丹、八仙长寿丸、彭祖延年柏子仁丸、琼玉膏、健脾滋肾壮元方等。;三、处方配伍
(一)君药
君药是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实际包括两层意义:
1.所谓针对主病或主证,是指治疗对象而言。
2.所谓起主要治疗作用是指君药与方中其他药物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