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推拿疗法;;第一节
推拿疗法简介;推拿疗法属于中医外治法范畴,是中医学伟大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推拿疗法是以中医基本理论为指导,用手或肢体的其他部位,或借助一定的器具,刺激患者体表的经络、腧穴或特定部位,施以特定的规范动作,从而达到防治、康复疾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第二节
成人推拿;成人推拿;二、推拿手法分类
(一)根据手法的动作形态特点分类
1.摆动类
如一指禅推法、抹法、大鱼际揉法等。
2.摩擦类
如摩法、擦法、推法、抹法等。
3.振颤类
如振法、颤法、抖法等。;(二)根据手法的主要作用部位分类
1.松解类
2.整复类;三、推拿操作要求和方法
手法要求持久、有力、均匀、柔和、深透。;四、单式手法
(一)揉法
1.定义
治疗师用大鱼际或掌根或手指螺纹面或全掌或前臂尺侧着力,吸定于体表施术部位上,作轻柔和缓的环旋动作,称为揉法。可分为掌揉法和指揉法。
2.动作要领
(1)肩臂、肘、腕关节放松;(2)动作要灵活而有节律;(3)压力轻柔,揉动幅度由小到大,在吸定的基础上带动该处的皮下组织做环旋移动。;3.临床应用
主要适用于脘腹胀痛、胸闷胁痛、便秘等病症及术后的康复治疗,或用于头面部及腹部康复保健。;(二)一指禅推法
1.定义
治疗师用拇指螺纹面或指端着力,通过腕部的往返摆动,使所产生的功力通过拇指持续不断地作用于施术部位或穴位上,称为一指禅推法。
2.动作要领与操作方法:始终贯穿一个“松”字。
沉肩、垂肘、悬腕、指实掌虚、紧推慢移。;3.临床应用
一指禅推法接触面较小,压强较大,深透力强,手法功力缠绵。常用于内、外、妇、伤科疾病的康复:如头痛、失眠、眩晕、面瘫、高血压、冠心病、近视、牙痛、胃脘痛、便秘、腹泻、月经不调、痛经、颈椎病以及关节酸痛等症。;(三)?法
1.定义
治疗师用手背近小指侧或第五掌指关节背侧吸定于体表施术部位,通过前臂的旋转和腕关节的屈伸运动,使手背在治疗部位上做持续不断的来回往返滚动,称为?法。;2.动作要领
(1)肩臂腕放松;掌指关节自然屈曲,五指自然收拢或散开。
(2)着力部位??手背近小指侧部或第五掌指关节背侧突起部要吸定于体表。
(3)基本动作:以肘部为支点,前臂主动摆动,带动腕部做轻重交替、连续不断的屈伸和前臂的旋转运动。
(4)滚动幅度:滚动时幅度应控制在120°左右。
(5)滚三回一:前滚与回滚时压力轻重之比为3︰1。
(6)紧滚慢移:滚动的频率要快,为120~160次/min;在患者体表移动的速度要缓慢。;3.临床应用
接触面积广,刺激平和舒适。多用于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各种运动损伤、运动后疲劳、偏瘫、截瘫等多种病症的康复。;(四)摩法
1.定义
治疗师用指或掌在体表做环形或直线往返摩动,称为摩法。摩法是最古老的推拿手法之一,分为指摩法和掌摩法两种。
2.动作要领
(1)肩、肘、腕关节放松,肘关节微屈40°~60°,指面或掌面轻贴体表。
(2)指摩法时腕关节要保持一定的紧张度,掌摩法时则腕部要放松。
(3)摩动的速度、压力宜均匀。一般指摩法宜稍轻快,掌摩法宜稍重缓。;3.临床应用
摩法轻柔舒适,刺激量小,主要用于脘腹胀满、消化不良、泄泻、便秘、咳嗽、气喘、月经不调、痛经、阳痿、遗精、失眠及外伤肿痛等病症及其康复治疗。
;(五)推法
1.定义
治疗师以指、掌、肘或拳部着力于体表一定部位或穴位上,做单方向的直线推动,称为推法,又称平推法。一般可分为指推法、掌推法、肘推法和拳推法。
2.动作要领
(1)着力部位要紧贴体表;(2)单向直线推进;(3)推进速度宜缓慢均匀,用力要平稳着实,做到轻而不浮,重而不滞;(4)拳、肘推法宜顺肌纤维走行方向推进;(5)拇指端推法与拇指平推法推动的距离宜短,其他推法则推动的距离宜长。;3.临床应用
推法主要用于头痛、腰腿痛、感觉迟钝、胸闷胁胀、腹胀、便秘、食积、软组织损伤、局部肿痛等病症的康复治疗。
;(六)擦法
1.定义
治疗师用手掌或手指贴附于体表一定部位,稍用力下压做快速的直线往返摩擦,使之产生一定热量的手法称为擦法。可分为掌擦法、大鱼际擦法、小鱼际擦法、指擦法。;2.动作要领
(1)速度要均匀且快,不可擦破皮肤;(2)着力部位要紧贴体表,压力要均匀适中;(3)往返的距离应尽力拉长,且动作要连续不断;(4)沿直线往返操作,不可歪斜。
3.临床应用
擦法主要用于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及运动系统疾病。
;(七)搓法
1.定义
治疗师用双手掌面夹住肢体,做动作协调的交替搓动或往返搓动的手法,称为搓法。;2.动作要领与操作方法
(1)两臂放松,双掌自然伸直,掌心空虚;(2)以双手掌面夹住一定的治疗部位相对用力,以肘关节和肩关节为支点,前臂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