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癌放化疗护理查房汇报人:
目录疾病介绍01病史简介02护理评估03护理问题与措施04护理效果评价05讨论与总结06CONTENTS
疾病介绍01
宫颈癌全球发病率数据宫颈癌发病率2023年WHO报告显示,宫颈癌全球新发病例604万例,死亡病例342万例,是全球女性健康的重要威胁之一。病理类型分布宫颈癌常见病理类型为鳞状细胞癌,占比85%,腺癌占比15%,FIGO分期标准中IIB期为局部晚期。高危因素分析宫颈癌主要高危因素包括HPV感染率70%,吸烟史使风险增加2倍,早期症状表现为接触性出血和异常白带。
常见病理类型及分期标准病理类型宫颈癌常见病理类型包括鳞状细胞癌和腺癌,分别占比85%和15%。鳞癌多发生于宫颈鳞状上皮,腺癌则源自宫颈腺体。分期标准宫颈癌分期采用FIGO标准,IIB期表示肿瘤已侵犯宫旁组织但未达骨盆壁。分期指导治疗策略和预后评估。治疗策略局部晚期宫颈癌采用放化疗联合方案,外部放疗总剂量45-50Gy,同步顺铂化疗每周40mg/m2,以提高治疗效果。
放化疗联合方案及剂量123放化疗方案宫颈癌放化疗联合方案包括外部放疗总剂量45-50Gy,分25次完成,同步进行顺铂化疗,每周剂量为40mg/m2。放疗剂量放疗采用外部照射,总剂量控制在45-50Gy,分25次进行,确保肿瘤区域有效抑制,同时减少周围组织损伤。化疗剂量同步化疗使用顺铂,每周剂量为40mg/m2,旨在增强放疗效果,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提高治疗成功率。
高危因素分析高危因素概述宫颈癌高危因素包括HPV感染率70%,吸烟史使风险增加2倍。早期症状有接触性出血和异常白带,需及时筛查和干预。HPV感染影响HPV感染是宫颈癌主要诱因,70%患者感染高危型HPV。持续感染可导致细胞异常增生,最终发展为宫颈癌。吸烟与宫颈癌吸烟使宫颈癌风险增加2倍,烟草中的致癌物损害宫颈细胞DNA,降低免疫力,加速病变进程。
病史简介02
患者基本信息及诊断史010203患者基本信息患者为55岁女性,BMI24,无慢性病史,职业为教师,家庭支持系统良好。诊断与治疗史患者确诊为宫颈癌FIGOIIB期,病理类型为鳞癌,接受EBRT45Gy/25次,同步顺铂40mg/m2每周化疗。当前治疗阶段患者处于放疗后第3周,主诉腹泻每日6次,疲劳评分7分,食欲减退,体重下降3kg。
当前治疗阶段评估治疗阶段评估患者当前处于放疗后第3周,主诉腹泻每日6次,疲劳评分7分,食欲减退,体重下降3kg,需重点关注营养与症状管理。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显示血红蛋白90g/L,白细胞计数3.0x10^9/L,血清白蛋白30g/L,提示贫血与营养不良,需加强营养支持。症状管理针对腹泻与疲劳,需调整止泻药物与饮食方案,并监测电解质平衡,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实验室检查结果1实验室检查患者血红蛋白90g/L,白细胞计数3.0x10^9/L,血清白蛋白30g/L,提示贫血、免疫力低下及营养不良,需密切监测。2血常规分析血红蛋白低于正常值,白细胞计数显著减少,表明患者存在贫血和免疫抑制,需及时干预以改善血象。3营养指标血清白蛋白30g/L,提示严重营养不良,需加强营养支持,确保摄入量满足每日需求,防止进一步恶化。
护理评估03
身体评估生命体征患者体温37.2°C,脉搏88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120/80mmHg,疼痛评分NRS7分,提示需关注疼痛管理。皮肤黏膜放疗区域皮肤红斑干燥,RTOG评分2级,阴道黏膜糜烂面积2cm2,需加强皮肤护理,预防感染。胃肠功能患者腹泻6次/天,水样便,Bristol分型7级,腹部压痛阳性,需调整饮食并监测电解质平衡。
皮肤黏膜评估皮肤评估放疗区域皮肤出现红斑,干燥评分RTOG2级,需重点关注皮肤护理,避免摩擦和感染。黏膜评估阴道黏膜糜烂面积2cm2,需加强局部清洁和保湿,预防进一步损伤和感染。护理措施使用无皂清洁剂和保湿剂bid,避免摩擦放疗区域,目标为RTOG评分降至1级,无新发损伤。
胃肠道评估123腹泻评估患者每日腹泻6次,水样便,Bristol分型7级。腹部压痛阳性,需密切监测电解质平衡及血钾水平。饮食评估患者食欲减退,饮食摄入不足50%需求,体重下降3kg。建议调整饮食结构,增加高蛋白低纤维食物。腹部体征腹部压痛阳性,提示可能存在胃肠道炎症或感染。需结合实验室检查进一步评估并制定针对性护理措施。
营养评估营养评估指标患者体重下降3kg,近1月血清白蛋白30g/L,饮食摄入不足50%需求,提示存在营养不良风险,需及时干预。营养干预措施营养师协作制定高蛋白补充剂每日30g,监测体重每周,确保摄入量达80%需求,目标为白蛋白升至35g/L。营养效果评价体重稳定,白蛋白升至35g/L,摄入量达1800kcal/天,营养状态明显改善,支持治疗顺利进行。
心理社会评估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