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临床乳腺癌术后腋网综合征疾病要点.docx
文件大小:2.63 MB
总页数:36 页
更新时间:2025-06-03
总字数:约3.07千字
文档摘要

乳腺癌术后腋网综合征

NURSINGOFTETANUSPATIENTS

来自临床的真实案例

来自临床的真实案例

在临床工作中常有患者问道:“我做过手术1个多月了,最近感觉腋窝下有绳状或条索状的东西,紧绷或牵拉,有时还特别疼痛,这是怎么了?是复发了吗?转移了吗?医生当时没有切干净吗?”

这位患者的症状就叫“腋网综合征”,它是乳腺癌术后患肢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腋网综合征相关知识

腋网综合征相关知识

腋网综合征(AWS):是在腋窝淋巴管中断后可能发的病症,例如腋窝淋巴结清扫术(ALND)、

前哨淋巴结清扫术(SLND)、创伤或癌症引起的阻塞。患者肩部外展后,就会出现一个可见且明显的拉紧了的组织网。它位于腋窝区域,并且经常沿着前内侧上臂朝肘前间隙向远侧延伸,并且可能一直延伸至拇指根部。在体型较瘦的患者中,它也可能沿着胸外侧壁向近端延伸。

腋网综合征相关知识

在少数情况下,也有皮下小结呈条索状延伸。它看起来像是皮肤下的一条紧绷的条状物,有时也被称为

“Cording(条索)病”。

其他用于描述AWS的术语包括Mondor病(胸壁浅表血栓性静脉炎)、淋巴条索、皮下纤维条带、小提琴琴弦现象、淋巴管纤维化、淋巴管纤维化血栓形成和淋巴血栓形成。

风险因素

风险因素

·风险因素包括: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体重指数(BMI)较低、年龄较小、根治性乳房切除术、

因肋间臂神经损伤引起的麻木、淋巴结阳性状态和血肿。

·AWS在体型较瘦的患者中出现的率更高,其原因不明。

(间

D)

发病机制

从病理学上来说

从病理学上来说

一种浅静脉炎或淋巴管炎,与淋巴静脉管的损伤、阻塞及高凝状态有关。

从解剖学上来说

从解剖学上来说

淋巴造影显示患者上肢和乳腺淋巴回流通路与其条索状结构走行方向一致。

腋网综合征的症状

瘢痕组织

瘢痕组织

淋巴结切除的区域可见瘢痕组织形成,瘢痕可从腋窝延上臂内侧一直延展到肘部、腕部或者手指处。有些患者可能是一个长瘢痕,有些则是很多小的条索状瘢痕。

疼痛

疼痛

伴随牵拉感和紧绷感。

上臂活动受限

上臂活动受限

由于疼痛、牵拉感和紧绷感使得上臂活动受限,导致体力活动减少,使得组织更紧更硬。

AWS

AWS诊断

·主要依靠腋窝手术病史以及体格检查。

·当患者在术后出现自腋窝开始的绳索样结构,并向上臂内侧、胸壁、腹壁放射蔓延,伴患肢疼痛,肩关节活动受限。

·在排除急性淋巴管炎、血栓性静脉炎、线性硬皮病等疾病后,可诊断

AWS

AWS的治疗

·按摩(专业人士进行,以免组织进一步受损)

·深层瘢痕松解术(如拔罐)

·肌筋膜松解

·胸大肌与胸小肌的拉伸(专业人士指导下进行)

·低级别激光治疗(也有一些副作用,需要临床权衡利弊)

·非甾体抗炎药(不能解决根本问题,但可明显缓解疼痛)

·湿热敷(过度可能会加重症状,需遵医嘱)

腋网综合征集束化护理

腋网综合征集束化护理

集束化护理:针对某一类或某一例患者实施的一组护理干预措施,该组措施中的每一项干预都是经过临床证实能改善患者结局的。

措施一:认知干预及健康教育

措施一:认知干预及健康教育

·医护人员应积极宣教关于乳腺癌及腋网综合征的疾病知识,让患者认识了解腋网综合征是一种良性的自限性临床综合征

·既不能忽视也不能太过紧张,一般可通过一系列护理手段干预得到缓解和治愈。

·患者也需要观察自身情况,一旦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告知医护人员,并学习掌握相关康复知识,提高治疗的依从性和信心。

措施二:功能锻炼

措施二:功能锻炼

·指导病人术后坚持患侧肩关节的主动和被动锻炼3-6个月:如爬墙运动、肩关节内外旋转运动,或通过患肢按摩后被动外展等;

·同时尽量避免做可能增加上肢阻力的剧烈运动如提重物、打球、大幅伸展等。

措施三:徒手淋巴引流

措施三:徒手淋巴引流(MLD)

·腋网综合征患者可采用徒手淋巴引流进行干预治疗。

·徒手淋巴引流只有经过专项培训的康复治疗师才可首次操作,这与乳腺癌术后患肢淋巴水肿引流手法基本一致,原理是对皮下组织间隙液和蛋白质施加用力使之进入起始淋巴管,之后使淋巴液进一步移动到相邻的或正常功能的淋巴管,此淋巴引流按摩手法无痛,不产生红斑,也没有刺激

作用。

·但有癌症复发和转移、心功能不全、动静脉血栓形成、皮肤破损、感染等不适合做徒手淋巴引流。

措施三:徒手淋巴引流(MLD)

·在患肢上定点,分别为上臂1/2、肘关节、前臂1/2、手腕、手指定为5个点,运用旋转法、勺形法、

送法、定圈法对患肢作向心性的按摩,顺序为:

舒缓瘢痕组

舒缓瘢痕组织2

·从伤口上方开始以同等力度同样手法按摩瘢痕组织、腋窝及胸部淋巴结、疏松结缔组织,减少因瘢痕组织挛缩导致的淋巴回流受阻,促进淋巴回流。

开放淋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