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绪论;学习目的
通过学习神经病学发展简史及神经系统疾病的种类、受损症状类型、临床疗效、辅助检查,为神经病学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学习要点
神经系统疾病的种类、受损症状的类型、疗效及相关辅助检查。
;神经病学
神经病学(Neurology)是研究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及骨骼肌疾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病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防的一门临床医学学科。;一、神经病学的起源
神经病学是内科学的派生学科,几乎伴随医学的产生而产生,早在公元前17世纪就有医学文献对颅骨结构、脑膜、脑的外表面、脑脊液以及颅内压的波动情况进行描述。现代神经病学发展开始于16世纪,神经病学(neurology)这个名词首次见于ThomasWillis的文献中,由于他对脑底动脉环的描述使该环以他的名字命名至今。;;二、神经系统疾病的种类
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有:周围神经疾病、脊髓疾病、脑血管疾病、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运动障碍疾病、癫痫、头痛、痴呆、神经肌肉接头疾病、肌肉疾病、自主神经系统疾病、睡眠障碍、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神经系统发育异常性疾病、神经系统遗传性疾病。疾病的种类包括感染性疾病、血管性疾病、肿瘤、遗传性疾病、营养与代谢障碍、外伤、中毒、系统性疾病伴发的神经损害、神经变性病、脱髓鞘性疾病、免疫损伤及畸形等。;三、神经系统受损的症状
1.缺损症状
即正常神经功能减弱或缺失,一般由神经组织受损导致。如病灶对侧肢体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和失语(主侧半球脑梗死导致);病灶同侧面肌瘫痪(面神经炎引起)等。
2.刺激症状
即神经功能过度兴奋的表现,一般由神经结构受激惹后产生。如坐骨神经痛(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等。;3.释放症状
即中枢神经系统对低级中枢的控制功能减弱,而使低级中枢的功能表现出来,一般由中枢神经系统受损导致。如锥体束征(上运动神经元损害导致,表现为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和病理征阳性)。;4.休克症状
即与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相关的远隔部位的神经功能短暂缺失,一般由中枢神经系统急性局部性严重病变导致,在休克期过后,机体逐渐出现神??缺损症状及释放症状。如脑休克(较大量脑出血急性期,偏瘫肢体呈现肌张力减低、腱反射消失和病理征阴性)、脊髓休克(急性脊髓横贯性病变时,受损平面以下同样表现为弛缓性瘫痪)等。;四、神经系统疾病的疗效
1.痊愈
大多数较常见的疾病经及时确诊并采取特效或有效的治疗,是可以痊愈的。如大多数脑膜炎、脑炎、营养缺乏性疾病、良性肿瘤、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吉兰-巴雷综合征、轻症脑出血及脑梗死、轻症脑囊虫病、早期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等。;2.疗效良好
部分神经系统疾病不能根治,但通过有效的药物及其他措施治疗后,可控制疾病的进展,使患者的症状或病情完全得到控制或缓解。如癫痫、帕金森病、帕金森综合征、三叉神经痛、多发性硬化、重症肌无力、偏头痛和周期性瘫痪等。;3.疗效差
部分神经系统疾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仅能给予对症及支持疗法。如恶性肿瘤、神经系统遗传性疾病(Friedreich共济失调、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腓骨肌萎缩症)、神经变性病(Alzheimer病、运动神经元病、脊髓空洞症等)及朊蛋白病和艾滋病毒导致的神经系统障碍等。;五、神经系统疾病的辅助检查
辅助检查在神经系统疾病诊断中至关重要,其主要有以下几类:
1.神经系统影像学检查
包括X线检查、计算机断层摄影(CT)诊断、磁共振成像(MRI)诊断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诊断。
2.神经电生理检查
包括脑电图(EEG)检查、脑电地形图(BEBM)检查、肌电图(EMG)检查、周围神经传导速度检查、重复神经刺激(RNS)、诱发电位(EP,包括VEP、BAEP、SEP、MEP、ERP)等。;3.神经系统脑超声检查
包括脑超声与脑血管病的经颅多普勒检测。
4.脑脊液检查
即腰椎穿刺检查。
5.其他
神经的活组织检查、等电聚焦技术检测脑脊液寡克隆带(OB)、脑脊液细胞学及检测特异性抗体及细胞因子、基因诊断技术(基因突变检测、基因连锁分析、mRNA检测、核酸分子杂交技术、聚合酶链反应、DNA测序)等。;本章小结;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