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新生儿穿刺操作技术指南.pptx
文件大小:4.09 MB
总页数:27 页
更新时间:2025-06-04
总字数:约2.65千字
文档摘要

新生儿穿刺操作技术指南

演讲人:

日期:

目录

CATALOGUE

02

术前准备流程

03

常见穿刺技术要点

04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05

术后护理规范

06

培训与质量监控

01

穿刺操作基本原则

01

穿刺操作基本原则

PART

适应症与禁忌症界定

01

适应症

新生儿需要接受血液检查、输液、输血、留置导管等医疗操作,以及患有需要穿刺确诊或治疗的疾病时,均需进行新生儿穿刺操作。

02

禁忌症

对于凝血功能异常、穿刺部位感染、皮肤破损或水肿等情况,应避免进行新生儿穿刺操作,以免引发出血、感染或损伤。

无菌操作核心要求

操作者准备

穿刺部位消毒

无菌物品使用

穿刺后处理

穿无菌手术衣,戴无菌手套和口罩,确保手部清洁。

使用碘酒、酒精等消毒剂对穿刺部位进行常规消毒,消毒范围应大于穿刺区域。

穿刺时使用的针、导管、敷料等物品必须是无菌的,且需一人一用,避免交叉感染。

穿刺后需用无菌敷料覆盖穿刺点,防止感染,并定期更换敷料,同时观察穿刺部位有无红肿、渗液等异常情况。

患儿体位固定规范

穿刺时体位

新生儿在穿刺时应处于安静、放松的状态,通常采取仰卧位或侧卧位,以便充分暴露穿刺部位,提高穿刺成功率。

固定方法

体位调整

穿刺时需用约束带或助手固定新生儿的手脚和躯干,避免新生儿在穿刺过程中移动或挣扎,确保穿刺安全。

在穿刺过程中,如需调整新生儿的体位,应轻柔、缓慢地进行,避免突然改变体位导致穿刺失败或损伤。

1

2

3

02

术前准备流程

PART

穿刺针

选择合适规格的穿刺针,保证针头锋利、无钩、无弯曲。

消毒用品

碘酒、酒精棉球或消毒棉片等,用于穿刺部位消毒。

棉签

用于擦拭和压迫穿刺点,减少出血。

敷料

无菌纱布或创可贴等,用于包扎穿刺部位。

01

02

03

04

注射器

根据需要抽取药液或血液,用于注射或抽取。

05

器械与药品清单

患儿生命体征评估

测量患儿体温,确保无发热或低体温。

体温

听诊或触摸患儿脉搏,评估心率是否正常。

心率

观察患儿呼吸频率和节律,确保呼吸平稳。

呼吸

测量患儿血压,了解患儿基础血压情况。

血压

家属沟通与知情同意

01

沟通

向患儿家属详细解释穿刺操作的目的、过程、风险及必要性,取得家属的理解和配合。

02

知情同意

确保家属已经充分理解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明确穿刺操作的风险和可能带来的后果。

03

常见穿刺技术要点

PART

静脉穿刺路径选择

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

常选用头皮静脉、上肢静脉、下肢静脉等。

02

04

03

01

穿刺针选择

根据静脉大小和穿刺深度,选择合适的穿刺针。

静脉评估

确定静脉位置、走向、深浅、粗细和弹性,避开静脉瓣和静脉窦。

穿刺路径规划

确定穿刺路径,避免刺入动脉或神经。

动脉选择

常选用桡动脉、肱动脉、股动脉等。

01

压力控制

穿刺时适当施加压力,使动脉血流入针腔。

02

穿刺针角度

一般与皮肤呈30-45度角,以减少穿透动脉壁的风险。

03

压迫止血

拔针后,用无菌棉球或纱布压迫穿刺点,避免出血。

04

动脉穿刺压力控制

骨髓穿刺深度标准

穿刺部位选择

穿刺深度

穿刺针选择

抽吸骨髓

常选用髂前上棘、髂后上棘、胸骨柄等。

成人一般为1-2厘米,小儿为0.5-1厘米。

根据穿刺部位和深度,选择合适的骨髓穿刺针。

穿刺成功后,用注射器抽吸骨髓液,进行化验或培养。

04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PART

出血与血肿应对措施

术前评估凝血功能

穿刺前需进行详细的凝血功能检查,确保患儿凝血功能正常,以降低出血风险。

01

压迫止血

如发生出血,应立即用无菌纱布或棉球压迫止血,同时抬高出血部位,以减少出血量。

02

血肿处理

如穿刺后出现血肿,应立即停止操作,局部冷敷,并观察血肿变化情况,如有增大趋势,应及时就医。

03

感染风险防控策略

无菌操作

穿刺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穿刺点皮肤需常规消毒,并佩戴无菌手套。

术前准备

预防性抗生素使用

确保穿刺器械及敷料无菌,如有污染需立即更换。穿刺后需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避免污染。

根据患儿情况,可考虑在术前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以降低感染风险。

1

2

3

穿刺前需明确穿刺部位及周围神经分布,尽量避免神经损伤。

神经损伤紧急干预

术前定位

穿刺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儿的反应,如出现异常哭闹、肢体活动异常等,应立即停止操作。

术中观察

如发生神经损伤,应立即停止操作,给予神经营养药物治疗,同时请神经科医师会诊,制定进一步治疗方案。

神经损伤处理

05

术后护理规范

PART

穿刺点观察与记录

观察穿刺点周围有无红肿、渗血、渗液及硬结等异常情况,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观察穿刺点情况

详细记录穿刺时间、穿刺部位、操作者姓名等信息,以便后续跟踪和评估。

记录相关信息

避免污染和摩擦,定期更换敷料,保持穿刺点清洁干燥。

保持穿刺点清洁干燥

患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