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人:
日期:
新生儿皮疹分类与诊疗规范
CATALOGUE
目录
01
生理性皮疹类型
02
感染性皮疹鉴别
03
过敏性皮疹管理
04
热相关性皮肤问题
05
遗传性皮肤病识别
06
诊疗标准化流程
01
生理性皮疹类型
新生儿痤疮特征
皮疹形态
病因
发生时间
治疗与护理
类似于青少年的痤疮,为丘疹和脓疱,主要分布在面部,也可能出现在头皮和身体上。
通常在出生后2-4周出现,可能持续数周至数月。
由于母体激素在胎儿期的影响,导致新生儿皮脂腺分泌旺盛,毛囊口阻塞而引起。
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可用温和的婴儿洗面奶清洁皮肤,避免使用油性护肤品,皮疹会自行消退。
毒性红斑表现
皮疹形态
发生时间
病因
治疗与护理
为红斑、丘疹、风团和脓疱等多种形态,可出现在全身任何部位,但以头面部、躯干和四肢近端为主。
多数在出生后1周内出现,少数可延迟至2-3周。
病因不清,可能为胎儿时受到某种感染或过敏反应引起的皮肤炎症。
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可外用炉甘石洗剂或抗生素软膏,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数天至1周左右皮疹可自行消退。
粟粒疹发生机制
皮疹形态
为针头大小的白色或黄色小丘疹,主要出现在鼻尖、鼻翼、脸颊和颜面部。
发生时间
多见于新生儿出生后数周,也可在数月内自然消退。
发生机制
由于新生儿皮脂腺未完全发育,皮脂分泌过多无法排出,堆积在皮肤表层形成的小囊肿。
治疗与护理
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可用温水轻轻清洗皮肤,不要挤压或挑破丘疹,以免感染。如皮疹较多或持续不退,可外用炉甘石洗剂或液体石蜡油等药物治疗。
02
感染性皮疹鉴别
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或溶血性链球菌等细菌感染引起。
病因
根据典型症状及细菌培养阳性即可确诊。
诊断
皮肤出现散在的红斑、丘疹、水疱,迅速变为脓疱,周围有明显的红晕,疱壁薄,易破溃,形成糜烂面,表面附有蜜黄色痂,痂下为溃疡面,自觉瘙痒。
症状
局部应用抗生素软膏,如红霉素软膏、百多邦等,必要时口服或注射抗生素。
治疗
细菌性脓疱疮
01
02
03
04
念珠菌性皮炎
病因
由念珠菌属中的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
症状
皮肤皱褶处如颈、腋下、腹股沟等部位出现界限清晰的红斑,表面有脱屑,红斑边缘常有卫星状小丘疹或水疱,可融合成大片,自觉瘙痒或疼痛。
诊断
根据典型症状及真菌检查阳性即可确诊。
治疗
局部应用抗真菌药膏,如克霉唑、咪康唑等,同时需注意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使用广谱抗生素或糖皮质激素。
病毒性风疹样疹
病因
症状
诊断
治疗
由风疹病毒、柯萨奇病毒等感染引起。
先出现发热、咳嗽、流涕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随后在面部、躯干和四肢出现淡红色斑疹或斑丘疹,可融合成大片,一般无疱疹或结痂,皮疹多在2-3天内消退,可伴有耳后、枕后淋巴结肿大。
根据典型症状及病毒分离或血清学检查阳性即可确诊。
主要为对症治疗,如发热时使用退热药,同时注意休息、多饮水,可给予抗病毒药物如利巴韦林等。
03
过敏性皮疹管理
尿布皮炎护理
保持尿布区皮肤清洁干燥
定时更换尿布,避免尿液和粪便对皮肤长时间刺激。
使用透气性好的尿布
选择透气性好的尿布,避免尿布过厚或材质不透气。
避免使用刺激性物质
避免使用含有香料、荧光剂等刺激性成分的尿布或湿巾。
药物治疗
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炎、抗真菌药膏等药物治疗尿布皮炎。
接触性过敏源排查
排查衣物、床品等接触物
检查宝宝衣物、床品等是否含有过敏原,如化纤、羊毛、染料等。
02
04
03
01
排查洗护用品过敏原
选用低敏、无刺激的洗护用品,避免使用含有过敏原成分的洗发水、沐浴露等。
排查食物过敏原
逐一添加辅食,观察宝宝对食物的反应,确定过敏原。
避免接触过敏原
一旦确定过敏原,应尽量避免宝宝再次接触。
乳痂形成与处理
乳痂形成原因
避免过度清洁
正确处理乳痂
特殊情况处理
乳痂是由于新生儿头皮上的皮脂腺分泌旺盛,油脂与灰尘、头皮屑等混合形成的。
可在乳痂上涂抹橄榄油或婴儿油,软化后轻轻梳理即可去除,避免用力擦洗或用手抠。
不要过度清洁宝宝头皮,以免刺激皮脂腺分泌更多油脂。
如果乳痂严重或伴有红肿、皮疹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04
热相关性皮肤问题
表现为皮肤表面出现轻微红斑或丘疹,通常伴有轻度瘙痒。处置措施包括保持皮肤清洁干燥,使用温和的沐浴露,避免使用过于油腻的护肤品,以及穿着宽松透气的衣物。
痱子分级处置
轻度痱子
皮疹面积较大,丘疹明显,瘙痒加重。处置措施在轻度痱子基础上,可适量使用痱子粉或炉甘石洗剂,避免搔抓,以防止继发感染。
中度痱子
表现为大片红斑,丘疹密集,瘙痒剧烈,甚至出现脓疱。处置措施包括及时就医,使用抗生素软膏预防感染,以及加强皮肤护理,保持清洁干燥。
重度痱子
间擦疹预防措施
保持皮肤干燥
合理使用护肤品
穿着透气衣物
避免过度摩擦
保持皮肤皱褶处的清洁和干燥,特别是颈部、腋下、腹股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