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儿童窒息急救操作指南.pptx
文件大小:3.64 MB
总页数:27 页
更新时间:2025-06-04
总字数:约2.74千字
文档摘要

儿童窒息急救操作指南

演讲人:

日期:

目录

CATALOGUE

02

急救前准备动作

03

实施急救核心方法

04

特殊年龄差异处理

05

急救后关键事项

06

预防窒息管理措施

01

识别窒息症状

01

识别窒息症状

PART

异常行为反应判断

安静或反应迟钝

窒息可能导致大脑缺氧,从而使儿童变得安静或反应迟钝。

03

儿童可能会试图通过抓挠来缓解呼吸困难。

02

抓挠颈部或胸部

突然出现呛咳、气急或突然中断活动

这些行为可能是儿童在进食或玩耍时异物阻塞气道的表现。

01

呼吸困难体征观察

窒息时,儿童会尝试通过加快呼吸来获取更多氧气。

呼吸急促

为努力呼吸,鼻翼可能会煽动。

鼻翼煽动

观察儿童吸气时,胸骨上窝、锁骨上窝及肋间隙是否出现凹陷。

吸气时出现凹陷

皮肤颜色变化识别

01

出现青紫或苍白

窒息会导致儿童缺氧,皮肤颜色可能变得青紫或苍白。

02

嘴唇、甲床颜色变化

嘴唇和甲床是观察皮肤颜色变化的敏感区域,若颜色变暗或发白,则可能表明窒息。

02

急救前准备动作

PART

迅速判断环境安全性

确保周围环境安全,避免危险物品或危险源对患儿造成二次伤害。

远离危险区域

迅速将患儿移至安全区域,避免进一步伤害。

环境安全快速确认

口腔异物初步检查

观察患儿症状

观察患儿是否有面色青紫、呼吸急促、咳嗽等窒息症状。

01

检查口腔异物

用手指轻轻撬开患儿口腔,检查是否有异物,如食物、玩具等。

02

紧急呼救同步启动

如确定患儿有窒息情况,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请求专业救援。

拨打急救电话

同时呼叫周围人员协助,协同进行急救处理。

呼叫周围人员协助

03

实施急救核心方法

PART

背部拍击操作规范

判断患儿是否存在异物卡喉,观察患儿面色青紫、呼吸困难等症状。

确定儿童窒息

拍击部位

检查口腔异物

将患儿面朝下躺在施救者前臂上,头低脚高,用手支撑患儿头部和颈部。另一只手掌在患儿两肩胛之间用力拍击5次。

拍击后,检查患儿口腔内是否有异物排出,若异物已排出,及时清理干净。

当背部拍击无法解除窒息时,需立即采用腹部冲击法。

腹部冲击法实施步骤

腹部冲击法适用情况

施救者站在或跪在患儿身后,将双手环绕在患儿腰部,一手握拳,拇指侧紧贴患儿腹部中线,位于肚脐上方、胸骨下方的位置,另一只手握住攥拳的手,向上快速按压腹部。

操作方法

每次冲击需用力、快速,重复进行,直到异物从气道内排出或患儿失去反应。

冲击次数与力度

婴幼儿胸部按压技巧

婴幼儿胸部按压适用情况

当窒息导致患儿心跳停止时,需进行胸部按压。

按压部位与方法

将患儿平躺在硬质平面上,施救者用一手掌根部紧贴患儿胸骨下半部,另一手放在此手背上,两手重叠交叉,手指翘起,避免压到肋骨。按压时,利用上身的重量垂直下压,使胸骨下陷至少4厘米。

按压频率与深度

每分钟按压频率应在100-120次之间,按压与放松时间大致相等,每次按压后应让胸廓充分回弹,以保持心脏内血液流动。

注意事项

在按压过程中,要确保患儿头部偏向一侧,以便口腔内的分泌物或呕吐物能够流出,避免再次堵塞气道。同时,施救者应随时观察患儿情况,如有异常或复苏迹象,应立即停止按压并寻求专业医疗救助。

04

特殊年龄差异处理

PART

1岁以下婴儿急救要点

采用拍背法

将婴儿面朝下躺在你的前臂上,头低脚高,用手托住婴儿的下巴以保持头部稳定,另一只手的掌根在肩胛之间用力拍背5次。

采用胸部快速按压法

交替拍背与按压

若拍背法未能将异物排出,需将婴儿翻转过来,躺在你的大腿上,用两指按压胸骨下部5次。

若异物仍未排出,应拍背5次后,再按压胸骨5次,交替进行直到异物被排出或婴儿失去反应。

1

2

3

1-3岁幼儿处置区别

对于1-3岁的幼儿,拍背法仍是主要的急救措施,但拍背力度应比1岁以下婴儿稍大。

拍背法为主

腹部快速按压法

鼓励咳嗽

若拍背法无效,可采用腹部快速按压法,将幼儿腹部放在你的大腿上,用掌根在腹部中央用力按压5次。

若幼儿已有一定的咳嗽能力,可鼓励其用力咳嗽,以尝试将异物咳出。

鼓励自主咳嗽

若咳嗽无效,可采用拍背法辅助,但力度应适中,避免对儿童造成伤害。

拍背法辅助

腹部快速按压法

若拍背法仍无效,可采用腹部快速按压法,但需注意力度和频率,避免造成二次伤害。同时,应立即寻求医疗专业人员的帮助。

对于3岁以上的儿童,鼓励其用力咳嗽是首要措施,有时异物可能因咳嗽而自行排出。

3岁以上儿童适配方案

05

急救后关键事项

PART

生命体征持续监测

呼吸监测

血压监测

心跳监测

体温监测

持续监测孩子的呼吸情况,包括呼吸频率、呼吸深度和呼吸节律,确保呼吸道畅通。

定期测量孩子的心率,观察是否有异常波动,警惕心跳过缓或过快。

定期测量孩子的血压,尤其是对于出现昏迷、抽搐等症状的孩子,以便及时发现低血压或高血压。

注意监测孩子的体温,避免过高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