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急救措施
演讲人:
日期:
目录
02
常见急症处理
01
急救基本原则
03
气道管理技术
04
心肺复苏流程
05
转运前准备
06
预防与教育
01
急救基本原则
快速评估生命体征
6px
6px
6px
观察新生儿呼吸是否正常,有无呼吸急促、困难或暂停现象。
观察呼吸
注意新生儿肤色是否红润,有无苍白、青紫或发黄现象。
观察肤色
通过触摸新生儿脉搏,检查心率是否过快或过缓。
检查心率
01
03
02
轻拍新生儿足底,观察其反应是否灵敏,有无嗜睡或昏迷现象。
评估反应
04
优先处理致命性损伤
处理窒息
止血处理
处理呼吸困难
急救心肺复苏
若新生儿出现窒息,应立即进行急救,如拍背、弹足底等刺激呼吸。
若新生儿出现出血,应立即进行止血处理,如用干净纱布压迫止血。
若新生儿呼吸困难,应尽快清理呼吸道,保持通畅。
若出现心跳呼吸停止,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
在急救过程中,要轻柔搬动新生儿,避免剧烈摇晃或碰撞。
轻柔搬动
避免二次伤害操作规范
不要用过强的光线或声音刺激新生儿,以免影响其生命体征。
避免过度刺激
急救过程中要注意保暖,避免新生儿体温过低。
保持体温
在进行初步急救后,应立即将新生儿送往医院接受进一步治疗。
紧急送医
02
常见急症处理
检查新生儿是否有呼吸、心跳,并判断是否需要紧急复苏。
将新生儿放置在温暖、通风的地方,摆正头部,吸净口鼻腔分泌物,并给予触觉刺激。
如初步复苏无效,应立即进行人工通气,使用气囊面罩或气管插管进行正压通气。
如人工通气效果不佳,应配合胸外按压进行复苏,按压深度约为胸廓前后径的1/3。
新生儿窒息复苏流程
快速评估
初步复苏
人工通气
胸外按压
低体温紧急复温方法
将新生儿置于温暖的环境中,如暖箱或辐射台上,并去除湿冷的衣物和包被。
外部复温
复温过程中需持续监测体温,避免复温过快或过度。
监测体温
对于严重低体温的新生儿,可通过腹壁输液、食道插管等方式进行体内复温。
体内复温
01
03
02
复温后应继续观察新生儿的生命体征和一般情况,确保稳定。
后续观察
04
严重黄疸干预措施
光照疗法
换血疗法
药物治疗
病因治疗
使用蓝光照射新生儿皮肤,促进胆红素代谢和排出,是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的有效方法。
对于血清胆红素水平过高或光照疗法效果不佳的新生儿,需要进行换血治疗。
可使用酶诱导剂、肝酶诱导剂等药物,加速胆红素的代谢和排出。
针对黄疸的病因进行治疗,如感染、溶血等,以预防胆红素脑病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03
气道管理技术
异物阻塞清除手法
01
背部拍击法
将新生儿面朝下躺在施救者前臂上,头低脚高,施救者用手掌根部在新生儿两肩胛之间用力拍击数次。
02
胸部快速按压法
若背部拍击法无法解除阻塞,将新生儿仰卧于施救者一侧,用中指和食指快速按压胸骨下部,每秒约5次。
气囊面罩通气操作
选择适当大小的气囊面罩
根据新生儿的面部大小选择适当大小的气囊面罩,确保面罩能完全覆盖住新生儿的口鼻。
正确放置面罩
规律通气
将面罩紧贴新生儿的面部,避免漏气,同时施救者用中指和食指轻轻压住面罩边缘,确保面罩紧贴面部。
施救者用另一只手规律地挤压气囊,每次挤压时间为1秒左右,使新生儿胸部微微隆起。
1
2
3
气管插管适应症与禁忌
新生儿出现严重呼吸衰竭或需要长时间进行机械通气,且无法通过气囊面罩通气或异物阻塞清除手法改善时,可考虑气管插管。
适应症
新生儿喉部或气管发育畸形、喉头水肿、气管塌陷等情况时,禁止进行气管插管。
禁忌症
04
心肺复苏流程
胸外按压标准深度与频率
胸外按压深度
新生儿胸外按压深度为胸廓前后径的1/3,大约为4cm。
01
胸外按压频率
每分钟按压频率应在100-120次之间,每按压30次后进行一次人工呼吸。
02
急救药物使用规范
01
肾上腺素
当新生儿心跳骤停时,可经脐静脉或气管内注入1:10000的肾上腺素,剂量为0.01-0.03mg/kg。
02
碳酸氢钠
在新生儿心跳骤停的情况下,脐静脉注射5%碳酸氢钠,剂量为3-5ml/kg,可纠正酸中毒。
复苏效果评估指标
心率
呼吸
肤色
肌张力
复苏后心率应大于100次/分钟,且有力。
评估新生儿是否有自主呼吸,呼吸频率和呼吸深度是否正常。
复苏后新生儿肤色应逐渐转红润。
复苏后新生儿的肌张力应逐渐恢复,四肢活动自如。
05
转运前准备
稳定体征必备条件
确保新生儿心跳在正常范围内,无心律失常。
心跳
确保新生儿呼吸平稳,无呼吸暂停或呼吸窘迫。
呼吸
确保新生儿体温正常,无过高或过低。
体温
确保新生儿血糖稳定,无低血糖或高血糖。
血糖
呼吸机
确保呼吸机正常运作,能够提供适宜氧气浓度和呼吸频率。
01
吸引器
清理呼吸道,防止分泌物或呕吐物引起窒息。
02
保暖设备
如暖箱、毛毯等,确保新生儿在转运过程中保持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