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同时应用的药品种类应尽可能越少越好!第31页,共53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儿科急救药品的应用强心抗休克止惊脱水第32页,共53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强心药物的应用为了及时抢救患儿,正确使用强心药物十分重要。儿科常用强心药:地高辛、西地兰、盐酸多巴胺。第33页,共53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西地兰是治疗收缩性心力衰竭的首选药。1.药理作用:毛地黄中提取的速效强心甙,静脉注射5~30分钟起效。2.适应症: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合并心衰者应为首选,也可用于非洋地黄所致的房扑与房颤。3.剂量与用法:2岁0.03~0.04mg/kg;2岁0.02~0.03mg/kg,先用半量静脉注射,6~8小时后,余量分两次静注。12~24小时内达到饱和量,症状控制后改用地高辛口服。4.注意事项:用5%~10%葡萄糖5~10ml稀释缓慢静注,可避免出现副作用。心肌炎与低钾血症的患儿易出现洋地黄中毒,因此在用药期间使用心电监护仪密切监测。第34页,共53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地高辛1.药理作用:加强心肌收缩力、减慢心率和利尿。2.适应症:各种急、慢性心功能不全及室上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心房扑动等。3.剂量与用法:2岁0.06~0.08mg/kg,2岁0.04~0.06mgkg,首次剂量用饱和量的2/1,余量分2次,每6~8小时给予。维持量为饱和量的1/5~1/3,每12小时一次。4.注意事项:对强心甙中毒者禁用。用10%~25%葡萄糖5~10ml稀释缓慢静注,大于5分钟。第35页,共53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盐酸多巴胺1.药理作用:增强心肌收缩力,提高心排出量,静脉注射既强心又扩张血管,减低外周阻力。与多巴酚丁胺合用治疗心力衰竭并肺水肿。2.剂量与用法:10~15ug/(kg·min)微量输液泵3.注意事项:配置剂量与每分钟入量准确。使用较粗的上肢静脉,观察输液部位反应。甲亢、高血压和嗜铬细胞瘤患儿禁用。第36页,共53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抗休克药物除心源性休克外,抗休克药物必须在纠酸扩容基础上应用。常用的抗休克药物有:盐酸多巴胺、多巴酚丁胺、酚妥拉明、纳洛酮。第37页,共53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酚妥拉明1.药理作用:扩张肺血管和周围动脉血管,改善微循环障碍。2.剂量与用法:每次0.1~0.2mg/kg,最大剂量不超过10mg/次,缓慢静注10分钟,15分钟可重复一次。可也用10%葡萄糖稀释,按10ug(kg/min)静脉持续滴注。3.注意事项:必须在扩容的基础上应用本药。大剂量快速输入可导致心动过速。第38页,共53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关于小儿用药的注意事项第1页,共53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儿科用药的注意事项新生儿用药特点婴幼儿用药特点儿童用药特点儿科急救药品应用小儿用药剂量计算第2页,共53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新生儿用药特点儿童不是成人缩影,新生儿也不是儿童缩影。新生儿中枢神经系统、肝脏、肾脏等各种脏器功能尚未成熟,对药物的反应及药物的代谢动力与成人和儿童极大不同。第3页,共53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新生儿给药途径口服注射吸入外敷哺乳输入脐带血管注射第4页,共53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新生儿药物吸收胃肠功能对口服药吸收的影响:⑴幽门括约肌收缩较强,贲门括约肌收缩较弱,胃内容物易返流入食管。⑵胃排空时间长达6~8小时,药物吸收更完全。⑶出生24小时内胃液酸度显著增加,不宜口服易失活药物。第5页,共53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新生儿药物吸收用药部位血流对注射给药的影响:新生儿肌肉组织较少,皮下组织相对较大,血循环较差。灌注较少时药物滞留在肌肉中,吸收易不规则。药物蓄积于局部,灌注突然改变时,可引起药物中毒。静脉注射给药吸收最快,药效也最可靠。第6页,共53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新生儿药物吸收皮肤或粘膜对吸收的影响:⑴新生儿粘膜娇嫩,粘膜血管丰富,皮肤角化层薄,药物吸收迅速,给药方法方便。⑵有炎症或破损时局部用药过多,可导致药物中毒。如滴鼻剂。第7页,共53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新生儿药物吸收体液分布的影响:新生儿总体液量占体量的80%(成人为60%),相对较成人高,因此水溶性药物在细胞外液稀释后浓度降低,排出也较慢。第8页,共53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新生儿药物吸收血浆蛋白结合率的影响:新生儿的血浆蛋白结合力低:药物不易与血浆蛋白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