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新生儿黄疸的诊断与鉴别诊断.ppt
文件大小:654.5 KB
总页数:35 页
更新时间:2025-06-03
总字数:约4.61千字
文档摘要

第1页,共3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黄疸是新生儿时期最常见的症状,也是多种疾病的临床表现之一;当血中胆红素明显增高时,未结合胆红素进入脑内即有可能发生胆红素脑病,因此尽快降低血中胆红素尤为重要。第2页,共3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一.胆红素的来源:血红蛋白,占80%;骨髓中红细胞前体;肝脏及其他组织中的血红素;第3页,共3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二.胆红素的代谢:未结合胆红素与血清白蛋白结合,然后运输至肝脏,解离白蛋白,被肝细胞所摄取,然后与载体蛋白(Y蛋白及Z蛋白)结合运输至微粒体,受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DPGT)的作用,形成葡萄糖醛酸胆红素(结合胆红素)。结合胆红素随胆汁排泄入肠腔,在β—葡萄糖醛酸苷酶(β-GD)的作用下解除醛酸基,然后被细菌还原成尿胆原,大部分经氧化后变成尿胆素从大便排出,形成粪胆素,另一部分尿胆原在肠腔内被吸收入肝,变成结合胆红素排泄入肠腔,形成胆红素的“肠肝循环”。入肝的一部分经血液从尿中排泄。第4页,共3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未结合胆红素+白蛋白肝+y、z蛋白微粒体+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结合胆红素胆道肠腔(在β-GD的作用下)解除醛酸基被细菌还原尿胆原大便肝脏肾脏↓肠道尿肠肝循环第5页,共3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三、新生儿黄疸分类生理性黄疸病理性黄疸胆红素生成过多肝脏摄取和(或)结合胆红素功能低下胆汁排泄障碍胆红素生成过多(破坏多,寿命短)联结的胆红素量少:白蛋白(早产儿)肝功能不成熟,处理胆红素能力差肠肝循环(未结合胆红素产生和吸收)饥饿、缺氧、脱水、酸中毒、头颅血肿围产因素:高龄产妇、胎膜早破、早产儿、LBW儿、能量摄入不足第6页,共3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生理性黄疸是新生儿正常发育过程中发生的一过性的胆红素血症,也有人称之为生理性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约有85%的足月儿、绝大多数早产儿在新生儿期均会出现暂时性总胆红素增高,但大多数为生理性的。第7页,共3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生理性黄疸的特点①一般情况良好②出现时间:足月儿于生后2-3天出现、4-5天达高峰,5-7天消退;早产儿3-5天出现、5-7天达高峰,7-9天消退。③黄疸程度:血清胆红素足月儿<221umol/L(12.9mg/dl)早产儿<257umol/L(15mg/dl)每日升高<85umol/L(5mg/dl)或每小时<0.85umol/L(0.5mg/dl)④消退时间:足月儿小于2周,早产儿可达3-4周第8页,共3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生理性黄疸始终是排除性诊断,胆红素水平受个体差异、种族、地区、遗传及喂养方式等影响,迄今尚不存在统一标准;临床发现,即使早产儿的血清胆红素水平低于此值,也可发生胆红素脑病;因此,采取日龄或小时龄胆红素值进行评估,已被多数学者所接受;高危因素:溶血、窒息、缺氧、酸中毒、脓毒血症、高热、低体温、低蛋白血症、低血糖等。第9页,共3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10页,共3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病理性黄疸高未结合胆红素(间接胆红素)血症高结合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血症混合性高结合胆红素血症分类第11页,共3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①黄疸出现早:生后24小时内出现②程度重:血清胆红素值已达到相应日龄及相应危险因素下的光疗干预标准;或每日升高>85umol/L(5mg/dl)或每小时升高>0.85umol/L(0.5mg/dl)③持续时间长:足月儿2周,早产儿4周④结合胆红素>34umol/L(2mg/dl)⑤黄疸退而复现其中具备任何一项即可诊断为病理性黄疸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病因较多,常为多种病因同时存在病理性黄疸的特点第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