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骨折病人护理教案.pptx
文件大小:4.87 MB
总页数:27 页
更新时间:2025-06-04
总字数:约2.54千字
文档摘要

骨折病人护理教案演讲人:日期:

CONTENTS目录01骨折基础概述02护理评估要点03专科护理措施04并发症预防策略05康复训练指导06出院健康指导

01骨折基础概述

定义与分类标准定义骨折是指骨骼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断裂,是一种常见的外伤。分类标准根据骨折的形态、损伤程度、发生部位等因素,可将骨折分为多种类型,如闭合性骨折、开放性骨折、粉碎性骨折等。稳定性骨折与不稳定性骨折稳定性骨折指骨折端不易移位的骨折,不稳定性骨折则指骨折端容易发生移位的骨折。

病理机制与愈合阶段病理机制愈合阶段骨折发生的原因包括直接暴力、间接暴力、肌肉拉力和骨骼疾病等,这些因素导致骨骼的完整性和连续性中断。骨折的愈合过程可分为血肿炎症机化期、原始骨痂形成期、骨痂改造塑形期三个阶段。血肿炎症机化期主要是形成肉芽组织,为骨折愈合提供营养;原始骨痂形成期是骨折愈合的关键期,形成骨痂并连接骨折端;骨痂改造塑形期则是将原始骨痂改造成正常骨组织的过程。

骨折部位出现疼痛,移动或触碰时疼痛加剧,伴有压痛。骨折后局部出现肿胀,皮肤可出现瘀斑或血肿。骨折后肢体出现活动受限或完全丧失功能。骨折部位可出现畸形,如成角、缩短、旋转等,还可出现异常活动,如关节处可触及骨折端。常见临床表现疼痛与压痛肿胀与瘀斑功能障碍畸形与异常活动

02护理评估要点

生命体征监测指标体温监测患者体温变化,判断是否出现感染等并发症。01脉搏观察脉搏的频率、节律和强度,评估患者的心血管功能。02呼吸观察呼吸的频率、深度和节律,及时发现呼吸困难等异常。03血压定期测量血压,以评估患者的循环系统功能及血容量情况。04

皮肤颜色观察患肢皮肤颜色是否红润,有无发绀、苍白等血液循环障碍表现。皮肤温度比较患肢与健侧皮肤温度,判断患肢血液循环状况。毛细血管充盈情况检查患肢毛细血管充盈时间,评估血液循环是否顺畅。动脉搏动触摸患肢的主要动脉,如足背动脉、胫后动脉等,了解血液循环状况。患肢血液循环观察

疼痛与心理状态评估疼痛部位及性质心理状态疼痛程度疼痛对功能的影响询问患者疼痛的部位、性质,判断疼痛是否与骨折部位相符。采用疼痛评分量表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为制定疼痛管理计划提供依据。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包括焦虑、抑郁、恐惧等,及时给予心理疏导和支持。了解疼痛对患者日常生活和康复训练的影响,制定个性化的疼痛管理方案。

03专科护理措施

疼痛管理方案采用疼痛评估量表,对病人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估和记录。疼痛评估指导病人采用深呼吸、放松技巧等非药物疼痛缓解方法,必要时给予止痛药。疼痛缓解措施观察疼痛的性质、持续时间和伴随症状,及时处理疼痛。疼痛监测

石膏/夹板固定护理石膏/夹板的选择根据骨折部位和类型,选择合适的石膏或夹板进行固定。石膏/夹板的使用石膏/夹板清洁与护理确保石膏或夹板的固定效果,避免过紧或过松,及时调整。保持石膏或夹板的干燥和清洁,避免污染和受潮。123

体位摆放原则体位选择根据骨折部位和治疗方案,选择适当的体位进行摆放。01体位调整定时调整体位,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导致的不适和压疮。02体位保护在体位摆放过程中,注意保护骨折部位,避免二次损伤。03

04并发症预防策略

感染风险控制措施严格无菌操作环境卫生伤口护理合理使用抗生素在接触病人前后,必须洗手或消毒,并穿戴无菌手套和口罩。定期清洁和更换伤口敷料,保持伤口干燥,防止细菌滋生。保持病房空气流通,定期消毒病房和床品,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抗生素,避免滥用和过度使用。

血栓预防干预方法鼓励病人在床上进行肢体活动,促进血液循环,预防血栓形成。早期活动使用弹力袜、气压治疗等物理方法,促进下肢血液回流,预防深静脉血栓。物理预防根据医嘱使用抗凝药物,降低血液粘稠度,预防血栓形成。药物预防

协助病人翻身,避免长时间受压,至少每2小时翻身一次。定期翻身压疮护理规范使用气垫床、海绵垫等减压设备,减轻受压部位的压力。减压措施保持皮肤干燥、清洁,避免潮湿、摩擦等刺激,促进血液循环。皮肤护理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增强皮肤抵抗力。营养支持

05康复训练指导

早期被动活动原则尽早开始骨折后早期进行被动活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减轻肿胀、预防关节僵硬。01疼痛控制活动时应避免引起患者剧烈疼痛,疼痛严重时可以适当给予止痛药。02活动范围早期活动范围应以不影响骨折愈合为前提,避免过度活动导致骨折移位。03循序渐进被动活动应循序渐进,逐渐增加活动强度和范围,避免突然剧烈活动。04

肌力训练阶段性计划初期后期中期注意事项以肌肉等长收缩为主,不产生关节运动,增强肌肉力量。逐渐进行抗阻训练,如使用哑铃等器械,增强肌肉力量。进行肌肉耐力训练,如持续举重等,提高肌肉持久力。肌力训练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避免过度劳累和再次受伤。

关节功能恢复技巧关节活动范围训练通过主动和被动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