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的急救措施
演讲人:
日期:
目录
CATALOGUE
现场识别与初步处理
临时固定处理原则
疼痛与肿胀控制措施
伤员搬运安全规范
特殊部位处理要点
送医前准备事项
01
现场识别与初步处理
PART
疼痛与压痛
骨折处感到剧烈疼痛,手压时疼痛加剧,且多伴有肿胀。
01
畸形与异常活动
骨折部位出现畸形或异常活动,如肢体变短、成角等。
02
功能障碍
骨折后肢体或躯干活动功能受限或完全丧失。
03
骨擦音与骨擦感
骨折端相互摩擦可产生骨擦音或骨擦感。
04
骨折特征判断要点
伤肢制动基本原则
稳定性原则
疼痛缓解原则
功能性体位原则
紧急制动原则
固定应确保骨折部位不移位,避免进一步损伤。
固定时要减轻患者疼痛,避免造成二次伤害。
在不影响急救的前提下,尽量保持患者舒适体位。
对于开放性骨折或疑似骨折的患者,应立即进行制动。
如加压包扎无效,可使用止血带扎紧伤口上方,阻止血流。
止血带止血
对于较深伤口,可用无菌纱布或绷带填塞伤口止血。
填塞止血
01
02
03
04
用无菌纱布或干净布料覆盖伤口,然后加压包扎。
加压包扎止血
将伤肢抬高至心脏平面以上,以减缓血流速度并止血。
抬高伤肢止血
开放性伤口止血方法
02
临时固定处理原则
PART
夹板材料选择标准
硬度
夹板需具备足够的硬度,能够稳定地支撑受伤部位,防止进一步移位。
01
厚度
夹板应选择适中厚度,既要保证固定效果,又要避免过厚导致肢体不适。
02
长度
夹板长度应超出骨折部位上下两端至少一个关节,以确保固定范围足够。
03
形状
夹板形状需与受伤部位轮廓相贴合,有助于均匀分散压力。
04
关节上下固定技巧
固定上关节
关节屈曲位固定
固定下关节
适度紧固
对于骨折部位在关节以上的,应固定其上关节,如下肢骨折需固定髋关节。
对于骨折部位在关节以下的,应固定其下关节,如上肢骨折需固定肘关节。
对于关节屈曲位骨折,应将关节固定在屈曲位,以减少关节囊的张力。
固定时要适度紧固,既要避免过紧导致肢体缺血坏死,也要防止过松导致固定失效。
肢体自然姿势保持
抬高患肢
保持关节功能位
避免过度牵拉
定期观察
将受伤肢体抬高至心脏水平以上,有助于减轻肿胀和疼痛。
在固定过程中,应尽量保持关节处于功能位,以减少后期康复的难度。
在搬运或移动伤员时,要避免过度牵拉受伤肢体,防止加重损伤。
固定后需定期观察伤肢的血液循环、感觉和运动情况,如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03
疼痛与肿胀控制措施
PART
冰敷操作注意事项
通过缩小血管,减少局部血液流动,降低局部代谢率,从而减轻肿胀和疼痛。
冰敷可减轻肿胀和疼痛
受伤后48小时内进行冰敷,每次冰敷时间不超过20分钟,间隔10-20分钟再次冰敷。
冰敷时机
使用冰袋、冰毛巾或冰块敷在受伤部位,避免直接接触皮肤,以防冻伤。
冰敷方法
肢体抬高实施规范
抬高患肢
将受伤部位抬高至心脏水平以上,有利于血液回流,减轻肿胀。
01
抬高时间
在休息或卧床时,应将受伤部位持续抬高,直至肿胀消退。
02
抬高方式
可使用枕头、被子等将受伤部位垫高,确保舒适且稳定。
03
非处方止痛药禁忌
勿超剂量使用
止痛药使用剂量过大会导致不良反应,应按照说明书上的剂量使用。
03
有些人对某些止痛药过敏,使用前应仔细阅读说明书,确认无过敏反应。
02
避免药物过敏
勿盲目止痛
在未经医生指导的情况下,不要随意使用止痛药,以免掩盖病情。
01
04
伤员搬运安全规范
PART
脊柱保护性搬运法
使用硬质担架或脊柱板固定脊柱,防止脊柱弯曲或扭转。
脊柱固定
轴线翻身
平稳搬运
在搬运过程中,保持伤员身体轴线一致,避免扭曲或弯曲。
尽量平稳地将伤员移至担架上,避免颠簸或摇晃。
选择结实、轻便、易于固定的材料,如木棍、绳索等。
选材
将两根长木棒或绳索固定在伤员身体两侧,制成简易担架。
制作
用绳索或其他固定装置将担架固定在伤员身体上,防止晃动。
固定
简易担架制作技巧
多人协作移动流程
分工明确
多人协作时,应明确各自职责,确保行动一致。
01
平稳托举
在搬运过程中,应平稳托举伤员,避免过度用力或失衡。
02
同步移动
多人协作移动时,应保持同步移动,避免伤员身体扭曲或摇晃。
03
05
特殊部位处理要点
PART
肋骨骨折呼吸管理
疼痛控制
保持呼吸道通畅
呼吸监测
氧气吸入
肋骨骨折会导致严重的疼痛,可通过止痛药和呼吸控制来减轻疼痛,避免因疼痛而不敢呼吸。
密切监测患者的呼吸频率、深度和节律,及时发现并处理呼吸异常。
鼓励患者深呼吸、咳嗽,防止痰液积聚和呼吸道感染。
必要时给予氧气吸入,以改善肺部通气和换气功能。
骨盆骨折固定策略
稳定性评估
外固定
搬运与转移
生命体征监测
对骨盆骨折的稳定性进行评估,判断是否需要紧急固定。
采用骨盆带或固定器材对骨盆进行外固定,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