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检模考试题与参考答案解析
一、单选题(共50题,每题1分,共50分)
1.下列哪项关于蛋白C的描述错误的是
A、蛋白C是由肝脏产生的
B、蛋白C是一个依赖维生素K的蛋白质
C、蛋白C与因子9、10及凝血酶原有很高的同源性
D、蛋白C具有抗凝活性
E、蛋白C是以酶原形式存在与血浆中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蛋白C是由肝脏产生的依赖维生素K的蛋白质,是以酶原形式存在于血浆中,具有抗凝活性,与因子Ⅴ、Ⅷ及凝血酶原等有很高的同源性,而不是与因子9、10及凝血酶原有很高同源性,所以C选项描述错误。
2.多发性骨髓瘤
A、全血细胞减少
B、细胞内积聚大量的葡萄糖脑苷脂
C、骨髓、脾脏等脏器中有泡沫细胞
D、血沉明显加快
E、骨髓中粒系成熟障碍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由于异常球蛋白增多,血沉明显加快。骨髓、脾脏等脏器中有泡沫细胞常见于戈谢病;骨髓中粒系成熟障碍多见于粒细胞缺乏症等;全血细胞减少可见于多种血液系统疾病;细胞内积聚大量的葡萄糖脑苷脂是戈谢病的特点。
3.急性白血病长期存活指确诊之日起存活时间达
A、2年以上
B、3年或3年以上
C、5年或5年以上
D、8年以上
E、10年以上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长期存活是指白血病确诊之日起存活时间达5年或5年以上。5年生存率是评估白血病治疗效果及预后的一个重要指标,达到5年或5年以上未复发等情况可认为长期存活。
4.VitK依赖的凝血因子共同特点是
A、参与内源性凝血
B、参与外源性凝血
C、单链糖蛋白
D、分子结构的氨基末端含有数量不等的γ-羧基谷氨酸残基
E、基因位点相同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维生素K依赖的凝血因子包括FⅡ、FⅦ、FⅨ、FⅩ,它们共同特点是分子结构的氨基末端含有数量不等的γ-羧基谷氨酸残基,这一结构使得它们能够结合钙离子,从而发挥凝血功能。选项A,它们主要参与内源性凝血,但不是共同特点;选项B,FⅢ参与外源性凝血,不是这些维生素K依赖凝血因子的共同特点;选项C,它们不是单链糖蛋白;选项E,基因位点不同。
5.以下关于铁的吸收,错误的是
A、与维生素C同时服用好吸收
B、亚铁比高铁好吸收
C、每日吸收1mg
D、主要在十二指肠上段吸收
E、与维生素B12同时服用好吸收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维生素C可将高价铁还原为亚铁,促进铁的吸收,所以与维生素C同时服用好吸收,A选项正确;亚铁比高铁好吸收,B选项正确;正常情况下人体每日铁吸收约1mg,C选项正确;铁主要在十二指肠上段吸收,D选项正确;维生素B12与铁的吸收无关,E选项错误。
6.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主要病因是
A、低氧环境
B、先天性心脏病
C、慢性肺病
D、原因不明的多能造血干细胞疾病
E、居住在高原地区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是一种原因不明的以红系细胞异常增殖为主的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主要涉及多能造血干细胞。低氧环境、居住在高原地区、慢性肺病、先天性心脏病等可导致继发性红细胞增多,并非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主要病因。
7.关于醋酸AS-D萘酚酯酶(AS-D-NAE)染色,下述概念不正确的是
A、急粒时,白血病细胞可呈阳性反应,且不被NaF抑制
B、急单时,白血病细胞可呈阳性反应,但被NaF抑制
C、红细胞系统均呈阴性反应
D、淋巴细胞呈弱阳性反应
E、急性粒-单核细胞性白血病,部分白血病细胞呈阳性反应,部分呈阴性反应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红细胞系统中原始红细胞呈阴性反应,早幼红细胞呈阳性反应,随细胞成熟,阳性反应程度逐渐增强,至中幼红细胞时阳性反应最强,以后又逐渐减弱,故“红细胞系统均呈阴性反应”的说法不正确。急粒时,白血病细胞可呈阳性反应,且不被NaF抑制;急单时,白血病细胞可呈阳性反应,但被NaF抑制;淋巴细胞呈弱阳性反应;急性粒-单核细胞性白血病,部分白血病细胞呈阳性反应,部分呈阴性反应。
8.血友病A的病人可以输注
A、清蛋白
B、红细胞
C、血小板
D、白细胞
E、抗血友病球蛋白制剂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血友病A是由于缺乏抗血友病球蛋白制剂(第Ⅷ因子)所致,所以应输注抗血友病球蛋白制剂进行治疗。清蛋白主要用于补充白蛋白、调节胶体渗透压等;红细胞用于纠正贫血;血小板用于治疗血小板减少或功能异常导致的出血;白细胞一般不用于血友病A的治疗。
9.正常情况下,脾脏成为单一产生淋巴细胞的器官开始于
A、胎儿出生时
B、胚胎第5个月
C、胚胎第6个月
D、胚胎第7个月
E、胚胎第3个月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正常情况下,脾脏在胚胎第5个月时开始出现淋巴细胞,但此时并非单一产生淋巴细胞的器官,到胎儿出生时,脾脏才成为单一产生淋巴细胞的器官。
10.过碘酸雪夫反应显示幼稚红细胞呈阳性反应的是
A、巨幼细胞贫血
B、再生障碍性贫血
C、健康人
D、溶血性贫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