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菌素实验(PPD)
--定义、注射、判读、临床使用
目录CONTENTS
结核分枝杆菌与PPD实验
PPD注射操作
PPD实验不良反应
4结果判读与临床意义
结核分枝杆菌与PPD实验
结核病概述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肺结核(Pulmonarytuberculosis)最常见·俗称“肺痨”
流行病学
·属于我国法定乙类传染病
·我国现结核病患者居全球第2位
·高患病率、高感染率、高死亡率、高耐药率
·农村疫情重,青壮年患病、死亡比例高
·知晓率低
Globalincidenceratesoftuberculosis199020002010
150290
结核分枝杆菌
德国科学家罗伯特.科赫于1882年由首先发现。
·生长缓慢,增殖一代需要10-20小时(其它常见的细菌增殖一代仅为10-20分钟,如大肠杆菌增殖一代的时间为20分钟),结核杆菌的这种特点使得结核病成为一种慢性疾病,其治疗周期也显著长于其它的细菌感染。
·结核菌的生存力较强,在室温和阴暗处,干燥的痰内的结核菌可以存活6-8个月,粘附在飞扬的空气尘埃中的结核菌可以保持传染性8-10天。结核菌一般对低温比较耐受,在-6℃左右可以存活4-5年。
RobertKoch
结核菌素
结核菌素是结核杆菌的菌体成分
OT
(oldtuberculin)
PPD
(purifiedproteinderivative)
柯赫(R.Koch)首先发明塞伯尔(Seibert)首先制备
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TB-PPD)特异性反应强,对非典型结核对型反应也较强。对阳性反应较强,强阳性反应容易出现水泡、局
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TB-PPD)
特异性反应强,对非典型结核对型反应也较强。
对阳性反应较强,强阳性反应容易出现水泡、局部坏死、淋巴管炎,颜色较深。
TB-PPD应用范围
①结核病普查与临床结核病诊断
②流行病学调查、密切接触者筛查
③入学筛查
卡介菌纯蛋白衍生物(BCG-PPD)
特异性反应较弱,相对安全性好一些。对阳性反应较弱,强阳性反应轻,一般无水泡、局部坏死、淋巴管炎,颜色较浅。
s卡介菌纯蛋白断生梅BCG-PPD应只限于卡介苗接种后质量监测用,考察阳转率。
s
卡介菌纯蛋白断生梅
检查禁忌
1.急性传染病及其恢复期
2.发热(体温超过38℃),急性感染性疾病,严重腹泻者
3.有严重器质性疾病,器官功能衰竭等
4.有全身性皮肤病如湿疹、脓疱病等
5.免疫机能不健全的患者,如先天性免疫缺陷病以及获得性免疫缺陷病等
6.有过敏性疾病,如哮喘、荨麻疹等病史者或以往预防接种有过敏史者、癫痫、癔病等患者和有精神或中枢神经系统病史者。
PPD注射操作
Purifiedproteinderivative(PPD)solution
注射反应原理:IV型变态反应
·凡感染过结核杆菌的机体,会产生相应的致敏T淋巴细胞,具有对结核杆菌的识别能力。
·当再次遇到少量的结核杆菌或结核菌素时,致敏T淋巴细胞受相同抗原再次刺激会释放出多种可溶性淋巴因子,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巨噬细胞在局部集聚,导致浸润。
·约在48~72小时内,局部出现红肿硬节的阳性反应。未感染过结核杆菌,则无变态反应发生。
禁忌症
·各种传染病的恢复期,结素试验可能发生不良反应,使病情加重。
·有器质性病变,如心血管、肾脏病、胃肠病的急性期。
·有过敏反应史者,特别是对其它预防注射有过敏史及免疫缺陷的婴儿。
·体弱及严重衰竭者。
·高热患者。
芒图氏法Mantoux
·局部75%酒精消毒,用1.0ml注射器、4.5号针头(针头斜面不宜太长),吸取稀释液0.1ml(5IU)皮内注射,使成6~8mm大小圆形皮丘,针头旋转180度,拔出。
·选左臂屈侧中部皮肤无瘢痕部位,如近期(2周内)已作过试验,则第2次皮试应选在第一次注射部位斜上方3~4cm处,或取右前臂。
+注射时注意事项
·安瓿开启后在半小时内使用。
·安瓿有裂纹,制品内有异物者不可使用。
·结核菌素试剂应于2~8℃避光保存及运输。
·注射器及针头应当专用,不可作其它注射之用。
注射后注意事项
·注射部位不能用手抓、擦,以免感染发炎,也不能涂抹任何药物和花露水、风油精、肥皂等等,以免影响结果判断。
·试验后,在原地休息片刻无不适再离开,特别是过敏体质者要注意有无过敏反应。
·密切观察试验后反应,一般无不良反应。曾患过重结核病者或过敏体质者,局部可能出现水疱、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