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医疗医技科室工作制度(三)
目录
人工肾室消毒隔离制度
洗衣房、被服组消毒隔离制度
脏物焚烧消毒隔离制度
垃圾污物处理消毒隔离制度
太平间消毒隔离制度
院内感染管理制度
院内感染控制在职教育制度
控制院内感染各项卫生学标准
院内感染监测制度
院内感染监测登记报告制度
院内感染监测反馈制度
合理使用抗生素制度
人工肾室消毒隔离制度
一、人工肾室必须将治疗室和储藏室分开设置。
二、一切治疗操作应在治疗室进行。进入治疗室时应换鞋、戴口罩、帽子和穿隔离衣。非本室工作人员严禁入内.防止空气污染。
三、透析治疗室每15m2安装30瓦紫外线灯一支,每次透析前后,分别照射1小时。每月作空气培养一次,细菌数<200个/m3。
四、每次透析前,要用1:200的“84”消毒液擦拭桌、椅、病床和地板。
五、所用器械均应高压灭菌,配套使用,每周更换一次。
六、严格透析器的消毒处理。乙肝病人与一股病人分开透析,并做好隔离工作。
七、每次透析后应更换被单、枕套等。
八、加强工作人员防护,接触病人前、后,应认真洗手,并用1:500的“84”消毒液泡手,防止交叉感染。
九、对透析所用药品应经常检查有效期,过期后不可再用。
洗衣房、被服组消毒隔离制度
一、清洗与末清洗的被服,要分别放置,并设有回收污染被服和发放清洁被服两个窗口。二、对污染严重或传染病人的被服,收回后要用化学消毒剂溶液浸泡二个时,再进行清洗。被褥要进行高压消毒。
三、收回的废料,每次要用消毒剂浸泡二小时后,再进行清洗,经高压消毒后方可再用。
四、保持工作环境整洁,室内要经常消毒。对收回未洗的被服应放置一起,不准随地乱扔、乱放。工作人员每次工作完毕时,手要进行清洗、消毒。回收污物被服的工作人员,必须穿隔离衣、戴隔离帽、穿工作鞋和带口罩。
脏物焚烧消毒隔离制度
一、科室废料污物及换药处置的纱布、棉球,送到污物桶内,由卫生员当日运送焚烧炉,焚烧处理。
二、各种手术后,遗弃的肢体、脏器等废料,用盛器装好,由科室直接送焚烧炉焚烧。
三、保待焚烧炉环境卫生,送去脏物污物,要及时送炉内进行焚烧。不准堆积陈放,做到日产日清,每日对焚烧室进行清毒。做到夏、秋季无蚊、蝇,并注意防火。
四、焚烧员做好自身防护。在工作时,必须穿隔离衣、带口罩、隔离帽及手套。每次工作完要洗手消毒一次。
垃圾污物处理消毒隔离制度
一、科室每日消除垃圾,将垃圾及时送到指定的垃圾桶内,其中如有污染垃圾,应运到污物桶内。桶满时,由卫生员分别运送室外垃圾箱内或送焚烧炉焚烧处理,运送时必须将垃圾桶盖盖好,以防掉撒地上。
二、病室内痰盂要盛放1:200的“84”消毒溶液。病人有痰液应倒在痰盂内,由病房护理员随时更换倒除。
三、病人用过的废纸及果皮等物,应放置纸篓内,不准扔在地下或走廊内,更不准顺窗口扔到外边。
四、院内集中垃圾处理,每日由总务科指派专人进行清理和拉运,夏、秋季必须做到日产日清,并进行一次到二次杀虫、灭菌消毒,防止蚊、蝇孽生。
太平间消毒隔离制度
一、有相应停放尸体设施,定期用消毒液喷雾消毒。
二、有专人分管,对运送尸体的工具,使用有效消毒液擦拭。
三、对太平间污水、污物集中进行无害化处理。
四、对传染病死者的尸体,进太平间前应消毒处理,然后放入单独的隔离间,尸体运出后行终末消毒。
五、负责人员应作好个人防护,防止自身感染。
院内感染管理制度
一、为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细则》及《消毒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医院成立院内感染控制委员会,全面领导院内感染管理工作。
二、建立健全院内感染监控网,以医院住院病人和工作人员为监测对象,统计住院病人感染率。
三、医务科定期或不定期深入各科病房及重点科室工作,做空气、物体表面、工作人员手的微生物学监测,督促检查预防院内感染工作。
四、定期或不定期进行院内感染漏报率的调查,督促病房如实登记院内感染病例,杜绝漏报。
五、分析评价监督资料,并及时向有关科室和人员反馈信息,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各种感染的危险因素,降低感染率,将院内感染率控制在<10%以内。
六、经常与检验科细菌室保持联系,了解微生物学的检验结果及抗生素耐药等情况,为采取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七、加强院内感染管理的宣传教育,宣传院内感染监测工作的意义和监测知识,提高医护人员的监控水平。
八、拟定全院各科室计划并组织具体实施。
九、协调全院各科室的院内感染监控工作,提供业务技术指导和咨询,推广新的消毒方法和制剂。
十、对广大医务人员进行预防院内感染知识的培训和继续教育,做好有关消毒、隔离专业知识的技术指导工作。
院内感染控制在职教育制度
一、在院内感染管理委员会的具体组织下,组织全院各级人员进行院内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