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系疾病影像学诊断
演讲人:
日期:
CONTENTS
目录
01
胆系解剖与疾病概述
02
影像检查技术选择
03
胆系结石影像诊断
04
炎症性病变影像评估
05
肿瘤性病变诊断策略
06
新技术与病例解析
01
胆系解剖与疾病概述
胆道系统解剖结构
胆道系统的组成
包括肝内胆管、肝外胆管、胆囊及胆总管。
01
胆道系统的功能
主要负责胆汁的分泌、储存及输送,参与脂肪消化及代谢产物的排泄。
02
胆道系统的解剖特点
肝内胆管细小且分支多,肝外胆管较粗直,胆囊为储存胆汁的器官,胆总管为胆汁的排出通道。
03
常见胆系疾病分类
胆管结石
胆道肿瘤
胆道感染
胆道先天性畸形
包括肝内胆管结石和肝外胆管结石,以胆固醇结石和胆色素结石为主。
如胆管炎、胆囊炎等,多由细菌、寄生虫等感染引起。
包括胆囊癌、胆管癌等,常以黄疸、疼痛、消瘦为主要症状。
如先天性胆管扩张症、先天性胆道闭锁等,可能导致胆汁排泄不畅。
影像学检查临床价值
超声检查
具有无创、便捷、实时成像等优点,是胆道疾病的首选检查方法。可显示胆道内结石、肿瘤等病变,并观察胆道扩张程度及胆囊功能。
CT检查
具有高密度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能够清晰显示胆道系统的形态和结构,对胆道肿瘤、结石等病变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MRI检查
具有无辐射、多平面成像等优点,对胆道疾病的诊断有重要价值。MRI胆胰管成像(MRCP)可清晰显示胆道系统的形态和结构,对胆道梗阻、结石等病变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介入性放射学检查
如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PTC)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等,可直接观察胆道内部情况,对胆道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02
影像检查技术选择
超声检查技术要点
主要用于胆道结石和胆道扩张的诊断,可以清晰地显示胆道结构和胆汁淤积情况。
灰阶超声
彩色多普勒超声
超声内镜
可显示胆道内结石、炎症或肿瘤引起的胆道梗阻和扩张,同时评估胆道周围的血流情况。
通过内镜与超声探头结合,可更清晰地显示胆道壁、胆道内病变及周围器官的情况,提高诊断准确性。
CT扫描参数与增强方案
常规CT平扫
可用于初步了解胆道结石、钙化或胆道扩张等情况。
增强CT扫描
多层螺旋CT胆道成像
通过注射造影剂,清晰地显示胆道内结石、炎症、肿瘤等病变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提高诊断准确性。
能够多角度、全方位地显示胆道结构和病变,为胆道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更详细的信息。
1
2
3
MRI及MRCP应用场景
可清晰地显示胆道内结石、炎症、肿瘤等病变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同时评估胆道梗阻的程度和范围。
MRI平扫
是一种无创的胆道成像技术,可清晰地显示胆道系统的结构和病变,对于胆道结石、胆道肿瘤、胆道炎症等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MRCP(磁共振胆胰管成像)
可进一步提高胆道疾病的诊断准确性,尤其是在胆道肿瘤和胰腺炎等疾病的诊断和分期中具有重要意义。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结合增强扫描
03
胆系结石影像诊断
胆囊结石典型表现
超声表现
胆囊内强回声,可随体位改变而移动,伴有声影。
01
CT表现
胆囊内高密度影,CT值多高于胆汁,但部分结石因成分关系可能呈低密度。
02
MRI表现
T1WI和T2WI均呈低信号,但T2WI脂肪抑制像结石仍为低信号。
03
胆管结石鉴别要点
6px
6px
6px
超声可见肝内胆管内强回声,沿肝内胆管分布,伴胆管扩张。
肝内胆管结石
CT表现为胆总管内高密度影,胆总管扩张,伴胆囊增大。
胆总管结石
超声可见肝外胆管内强回声,伴胆管扩张,远端胆管可因梗阻而扩张。
肝外胆管结石
01
03
02
超声和CT均难以区分,MRI有助于鉴别诊断。
胆囊结石与肝内钙化灶鉴别
04
并发症影像特征分析
急性胆囊炎
急性胆管炎
胆源性胰腺炎
肝脓肿
胆囊增大,胆囊壁增厚,胆囊周围炎性渗出。
胆管扩张,胆管壁增厚,胆管周围炎性渗出,可伴肝内胆管积气。
胰腺肿大,胰周渗出,胆总管扩张,胆囊增大或胆管内结石。
肝内类圆形低密度影,边界模糊,可见气液平面,增强扫描脓肿壁呈环形强化。
04
炎症性病变影像评估
急性胆囊炎影像标志
胆囊壁增厚
胆囊壁厚度超过3mm,通常伴有胆囊壁水肿,增强扫描时可见强化。
胆囊壁分层
胆囊壁出现分层现象,通常为内层回声较低,外层回声较强。
胆囊内回声不均
胆囊内可见点状、片状或团块状回声,通常伴有声影。
胆囊周围积液
胆囊周围出现液性暗区,可伴有局部腹膜增厚。
增强扫描时,胆管壁呈明显强化,与周围肝实质密度相近。
胆管壁强化
胆管周围出现纤维条索影,牵拉邻近肝组织萎缩。
胆管周围纤维化
01
02
03
04
胆管壁均匀性增厚,管腔狭窄,呈“枯枝状”改变。
胆管壁增厚
肝内胆管呈囊状或梭状扩张,其内可见胆汁淤积。
肝内胆管扩张
硬化性胆管炎表现
胆源性胰腺炎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