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中国磁共振(MRI)市场情况分析—MRI市场风云录.docx
文件大小:1.59 MB
总页数:17 页
更新时间:2025-06-04
总字数:约5.86千字
文档摘要

中国磁共振〔

中国磁共振〔MRI〕市场状况分析—MRI市场风云录

大型影像设备,始终是医疗器械行业里面比较受关注的细分领域,最重要的缘由,是由于单台设备价值高,高端CT,MR设备,一台选购价格可以高达2-3千万人民币,更高端的PET-MR设备,可能在这个根底上还要翻一番,而影像科室也应当是大局部医院固定资产最高的科室。大型影像设备,包括CT,磁共振、DR及相关产品〔数字胃肠、乳腺机〕,CT、MR作为两大主力军,每年的销售额占到了整个大型影像设备市场的六成以上。那么今日,我们就聊一聊在影像设备里面,占有举足轻重地位的MR市场状况。

1.

1.

1. MR产品分类

2.

2. MR国产品牌进展变化状况

3.

3. MR用户变化状况

4.

4. MR技术进展状况

01、MR产品分类

医用磁共振成像这项技术诞生的标志,应当是1973年劳特堡制造了梯度场成像方法,这个方法解决了磁共振成像信号的空间定位难题。随后,1983年,第一台1.5T磁共振诞生,也标志着医用磁共振进入超导时代。依据产生磁场原理的不同,磁共振产品分为永磁和超导两大类:永磁是利用钕铁硼〔就是我们俗称的磁铁〕来产生磁场,目前最大场强一般不超过0.5T,但是制造本钱和维护本钱都比较低,属于低端磁共振产品;超导是利用法拉第电磁感应

原理,电生磁,利用在超导线圈中稳定存在的强大电流,产生磁场,目前市场上最主流的产品场强分为1.5T和3.0T,属于中高端磁共振产品,此外,还有主要应用于科学争论的超高端产品,比方7.0T磁共振,PET-MR等。另外还有局部公司有开放式的超导产品,0.5T,0.7T等产品,由于市场份额微小,本文不做具体分析。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整个中国的磁共振市场量大约呈现出两头窄,中间宽的纺锤型。

低端的永磁市场,进口品牌已经在5年前就完全退出,目前市场量逐年萎缩,

玩家全部为国产品牌,主要客户群体为一级及以下医院、卫生所,局部民营医院,经济不兴旺地区的县级医院等。

中端的1.5T〔含1.4xT〕产品,发生量约占整个市场的60%,参与厂家从进口品牌到国产品牌共计约15家,客户群体从三甲医院到一级医院,各级民营医院都有,是市场最大,竞争最为剧烈的产品线。至于大家看到的1.4xT的产品,是中国特有的政策性产品。卫健委公布的乙类大型设备配置许可规定,医院购置1.5T及以上的磁共振设备需提前申请配置许可证。为了能够让申请配置许可证有难度的医院能够顺当使用上实际上等效于1.5T的磁共振产品,多个厂家纷纷推出了场强在1.4-1.5T之间的产品。联影,朗润两个厂家在2025年8月5日同时拿到了自己的1.4xT产品注册证之后,其余国产厂家也

纷纷跟上,万东在2025年12月拿到,康达紧随其后。还有局部厂家的证在审批过程中。

高端的3.0T产品,有CFDA注册证的厂家共有进口的4家以及国内的2家,但是从发货量上看,真正的市场参与者主要是GPS以及联影这四个厂家,客户群体主要为三级医院、经济兴旺地区的二级医院,以及局部高端民营医院。至于7T和PET-MR这种目前临床应用尚未成熟的产品,只有屈指可数的局部顶级三甲医院有实力购置,更多的用于科研工作。

那么,磁共振市场到底有多大呢,由于永磁产品单价低且大多数工程位于基层小医院,准确数量很难统计,对整个市场影响不大,因此我们不做分析。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过去3年,整个超导磁共振市场量的状况,这也几乎能代表整个磁共振市场的大方向。

从上图中可以看到,从2025年到2025年,1.5T的产品市场量维持在

1000-1150台之间,增幅不大,市场数量趋向稳定。而3T从2025年的300台到2025年的429台,年均增幅约20%,估量将来还会有较大增长。下面,我们从产品的角度和用户的角度两个维度,来看一下目前中国的磁共振市场状况。

02、MR国产品牌进展变化状况

磁共振产品进入中国,应当是上世纪八十年月末的事情,九十年月,安科作为首家进展磁共振产品研发的国产品牌,推出了首款0.15T的永磁产品。

随后,万东、东软、鑫高益等厂家也纷纷推出自己的永磁产品。在2025年到2025年之间的永磁市场,是国产品牌和进口品牌剧烈竞争的时代,国产的永磁产品由于其成熟、稳定、价格低廉的优势,市场份额逐步增高,并迫使进口品牌逐步退出国内永磁市场,在2025年之后,GPS三家先后退出国内永磁市场,目前,永磁市场的玩家全部为国产品牌。从产品配置证数量来看,贝思达〔8张〕,安科〔8张〕,鑫高益〔5张〕占据前三,每年产品的发货量,这三家也占据了超过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