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临床硬化性胆管炎影像表现.docx
文件大小:10.16 MB
总页数:93 页
更新时间:2025-06-03
总字数:约1.93万字
文档摘要

硬化性胆管炎

解剖

·正常肝内胆管从毛细胆管开始汇集成为肝段、肝叶(左内叶、左外叶、右前叶、右后叶)和左右肝管

·肝总管:左右汇合,长约3cm,直径5mm(粘膜,粘膜下层,肌肉层,浆膜层)

·胆总管:肝总管与胆囊管汇合,长径7-8cm,直径6-8mm

胆总管壁:

胆总管壁:

liver

liver

gallbladderduodenum—

pancreaticduct

exocrinecellssecreting

一pancreas

·粘膜层:单层柱状上皮,有杯状细胞

·固有层:内有粘液腺

·肌层:平滑肌呈斜行和纵行肌束,较分散

·外膜:疏松结缔组织胆总管分段:

·十二指肠上段:3cm,肝十二指肠韧带内,手术暴露区

·十二指肠后段:1-2cm,门静脉、下腔静脉相邻

·十二指肠下段(胰段):3cm,纤细,管腔黏膜有瓣状皱襞,易发生结石嵌顿

·十二指肠内段(壁内段)

解剖

·Vater壶腹:胆总管下端与胰管汇合后的一段稍膨大的管腔

·Oddi括约肌:壶腹周围括约肌

·十二指肠大乳头:壶腹开口

·十二指肠小乳头:副胰管开口

·胆管下段与胰头、十二指肠、门静脉、肠系膜上动静脉以及周围神经、淋巴管一同被屈氏韧带联合筋膜包绕在同一间隙内

硬化性胆管炎(sclerosingcholangitis,SC)

·一系列慢性进行性胆汁淤积疾病

·胆管弥漫性炎症、广泛纤维化增厚、胆管狭窄

·病变可侵犯整个胆道系统,以肝外胆管病变明显,胆囊一般不受侵犯

·良性胆管狭窄:管壁环形向心性增厚,管腔规则狭窄

·狭窄以上不同程度肝内外胆管扩张

分类

分类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

(primarysclerosingcholangitis,PSC)继发性硬化性胆管炎

(secondarysclerosingcholangitis,SSC)

IschemiccholangitisAIDS-relatedcholangitisEosinophibiccholangitis

PrimarysclerosingcholangitisRecurrentpyogeniccholangitis

硬化性胆管炎(SC)

诊断方法

·MRCP:国内外指南推荐的首选影像学诊断方式,利用长的回波时间使胆管及胰

管内液体呈明亮高信号,形成类似ERCP的效果,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①确认是否狭窄;②狭窄部位、范围;③寻找狭窄原因;④指导ERCP/PTCD

·超声:初筛,排除其他胆道梗阻(结石、肿瘤、术后狭窄)

·传统CT和MR:对解剖和细节的观察具优势,DWI和ADC可以评估炎症活动期

·PET-CT和PET-MR:兼顾功能性成像和解剖成像

·自身抗体:敏感性低,特异性高,鉴别PSC

·血清IgG4检测:鉴别IgG4相关性硬化性胆管炎

·CA199等肿瘤标志物:鉴别胆管癌

·ERCP:金标准

·肝穿刺活检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

·与自身免疫相关的慢性胆汁淤积性肝病,诊断需排除各种继发性因素

免疫异常:自身抗体参与(抗核抗体ANA、核周型抗中性粒细胞抗体pANCA)遗传易感性:多个家庭成员中发展的趋势、HLAB8和HLADR3患者发生的频率更高

诱发因素:细菌感染、缺血性导管损伤等

·胆管周围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纤维组织增生,导致管腔狭窄、胆汁淤积

·典型病理学改变仅于不足20%的病例中能发现,也见于其它类型硬化性胆管炎

肝内胆管周围纤维组织增生呈同心圆性洋葱皮样改变

分类

大胆管型:慢性胆汁淤积+明显胆管狭窄不必要行肝穿刺活检

小胆管型(少数):显著胆汁淤积+无明显胆管狭窄需要肝穿刺活检确诊

全胆管型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

·好发于年轻男性,15岁和35岁两个发病高峰,男女比例2:1

·早期多无症状,体检时偶然发现ALP/GGT升高

·进展期表现为胆汁淤积症状,如黄疸、瘙痒、间歇性右上腹疼痛等

·后期呈慢性持续性梗阻,终末期肝病阶段常出现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表现

·发展为胆管细胞癌

约3.3%-36.4%的患者(浸润型多见)

长期的胆管显性狭窄(胆总管直径1.5mm或肝胆管1mm)与胆管癌发病风险有关,显性狭窄患者的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