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医药理学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一、单选题(共30题,每题1分,共30分)
1.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的量越多,药物的作用
A、维持时间越长
B、维持时间越短
C、维持时间不变
D、以上都不对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后,暂时失去药理活性,呈储存状态。当游离型药物在体内发挥作用浓度降低时,结合型药物可不断解离,释放出游离药物,使药物在体内持续发挥作用,所以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的量越多,药物的作用维持时间越长。
2.关于呋塞米的不良反应论述错误的是:
A、低血氯
B、低血钾
C、耳毒性
D、高血钙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呋塞米可引起低血钾、低血氯、耳毒性等不良反应,长期使用还可引起低血镁,而不是高血钙。
3.药理学研究的中心内容是
A、药物的作用、用途和不良反应
B、药物的作用及原理
C、药物的用途、用量和给药方法
D、药效学、药动学及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包括病原体)相互作用规律及其机制的学科,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药效学、药动学及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药效学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机制,药动学研究机体对药物的处置过程,包括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则涉及药物方面、机体方面以及环境等多方面,这些内容共同构成了药理学研究的中心内容。选项A只提及了药物的部分方面;选项B药物的作用及原理只是药效学部分;选项C药物的用途、用量和给药方法只是药理学应用的部分内容,均不全面。
4.繁殖期杀菌药与静止期杀菌药合用的效果是:
A、相减
B、拮抗
C、增强
D、相加
E、无关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繁殖期杀菌药(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与静止期杀菌药(如氨基糖苷类)合用可获得增强作用。这是因为两类药物作用机制不同,合用可从不同环节干扰细菌的生长繁殖,发挥协同杀菌作用。
5.下列可用于治疗阿米巴原虫感染的药物是:
A、土霉素
B、青霉素
C、链霉素
D、泰乐菌素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土霉素对肠道感染、阿米巴痢疾等有一定疗效,可用于治疗阿米巴原虫感染。青霉素主要用于治疗细菌感染,对阿米巴原虫无效;链霉素主要用于抗结核等细菌感染治疗,对阿米巴原虫无效;泰乐菌素主要用于畜禽支原体病等,对阿米巴原虫感染无治疗作用。
6.酰胺醇类的抗菌作用原理是:
A、阻止细菌细胞壁黏肽的合成
B、改变细菌细胞膜通透性,使营养物外漏
C、阻止氨基酰—tRNA与细菌核糖体30S亚基结合,影响蛋白质的合成
D、作用细菌核糖体50S亚基上的肽酰基转位酶,影响肽链延长,干扰蛋白质的合成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酰胺醇类能特异性地作用于细菌核糖体50S亚基,抑制肽酰基转位酶的活性,使肽链不能延伸,从而干扰蛋白质的合成,发挥抗菌作用。选项A描述的是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作用机制;选项B描述的是多黏菌素等抗生素的作用机制;选项C描述的是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作用机制。
7.咳必清的作用是:
A、消炎镇咳
B、祛痰镇咳
C、平喘镇咳
D、镇咳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咳必清为非成瘾性中枢镇咳药,主要作用是镇咳。它对咳嗽中枢有选择性抑制作用,能抑制咳嗽反射,从而起到镇咳效果。祛痰作用较弱,对消炎和平喘无直接作用。
8.肝素过量引起的自发性出血可选用的药物是:
A、阿司匹林
B、鱼精蛋白
C、右旋糖酐
D、垂体后叶素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肝素为抗凝血药,过量可导致出血,鱼精蛋白是其特效解毒剂,可中和肝素的抗凝作用。右旋糖酐主要用于扩充血容量等;阿司匹林为抗血小板药;垂体后叶素主要用于止血等,但不是肝素过量的解毒药。
9.弱酸性药物与碳酸氢钠同时口服经胃吸收,其胃吸收量比单一用药时
A、减少
B、增高
C、不变
D、不吸收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当弱酸性药物与碳酸氢钠同时口服时,碳酸氢钠会中和胃酸,使胃内pH值升高,药物的解离度增大,分子型药物减少,而只有分子型药物才能通过生物膜被吸收,所以其胃吸收量比单一用药时减少。
10.弱酸性药物阿斯匹林(pKa3.5)和苯巴比妥(pKa7.4)在胃中吸收情况那种是正确的
A、均不吸收
B、均完全吸收
C、前者大于后者
D、后者大于前者
正确答案:D
11.可用于动物保胎安胎药是:
A、雌二醇
B、麦角新碱
C、黄体酮
D、甲睾酮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黄体酮是一种天然孕激素,对维持妊娠、保胎安胎有重要作用。它可以使子宫内膜由增殖期转化为分泌期,为受精卵着床做好准备,并降低子宫平滑肌的兴奋性及其对缩宫素的敏感性,抑制子宫收缩,从而起到保胎安胎的效果。雌二醇主要用于补充雌激素不足等;甲睾酮是雄激素类药物,主要用于男性性腺功能减退等;麦角新碱主要用于产后子宫出血等,不用于保胎安胎。
12.表面活性剂的杀菌机制是:
A、降低细菌细胞膜的通透性
B、干扰细菌叶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