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第PAGE5页共NUMPAGES8页
关于大学生成就动机的文献综述
【摘要】本文通过对近年发表在各学术期刊、报刊、杂志、电子书上的数篇关于大学生成就动机研究的学术论文进行梳理和分析。从多个角度出发概括了大学生成就动机研究的发展历史和现状分析,并且归纳总结大学生成就动机研究展望。在此基础上指出已有研究在理论、方法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和改进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成就动机文献综述
序言
成就动机的概念始于默里(H.A.Murry,1938)于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成就需要”,这一需要使人表现出下述行为:追求较高的目标,完成困难的任务,竞争并超过他人。阿特金森(J.W.Atkin-son)对成就动机理论的许多方面作了提炼,区分了成就动机的两种不同倾向:其一是力求成功的需要,其二是力求避免失败的需要。
大学生主要处在青年中期,心理发展正在走向成熟而又未真正成熟。大学生的主要心理特点具有两面性,即积极面和消极面。大学生心理发展正处于迅速走向成熟的阶段,这些成熟的方面表现出积极的特点,如情绪强烈但善于控制,情绪丰富,热情高涨,高尚情操日益发展;精力充沛,朝气蓬勃,具有勇往直前的气魄,对生活充满美好的愿望;抽象高度发展,辩证性日益提高,发散性思维有新发展,善于独立思考,求知欲强,创新意识强;自我意识有新的发展,对自己各方面的认识大大提高,主动性增强,自尊心特别强;人际关系进一步扩大,与他人交往能力提高;富有理想,积极向上,向往真理;等等。
成就动机是人们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力求获得成功的内部动因,即个体对自己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事情乐意去做,力求达到成功的内在动力。成就动机,作为驱动个人在社会活动的特定领域力求成功的内部力量,对个人而言是事业成功等关键因素,“像智力一样,作为一种工具,能够增加人们一生中在任何领域取得成功的机会”。对社会而言,一个群体中成就动机水平与经济增长、社会财富的积累、技术的进步一同被视为繁荣进步的几个重要指标之一。大学生是一个国家经济增长的新生力量来源,他们的成就动机水平预示着一个国家即将到来的繁荣,同时代表着已经达到的经济发展水平。
为了使大学生成就动机的相关研究更加系统化和条理化,本篇文章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于大学身成就动机的研究进行梳理,并在此基础上作出分析,预测其发展趋势及提出改进的建议,以便使后者对此的研究更加方便和明确,条理更加清晰。
成就动机的概念及理论研究
2.1成就动机概念的演进
(1)成就动机的含义
成就动机的概念是由1938年美国心理学家H.A.Murray提出的成就需要概念衍生发展而来的,N.A.Murray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20种,成就需要是其中最首要的一项。他认为成就需要的含义是尽可能解决和尽可能好地做事的愿望或倾向。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心理学家们展开了对成就动机的研究和探讨。正式提出成就动机概念的是美国学者D.C.McClelland,他认为,成就动机是指与自己所特有的良好或优秀的标准相竞争之下,个人所学习而来的一种追求成功的需要或趋力。J.W.Atkinson认为,成就动机包含两个部分,即追求成功的动机和避免失败的动机,而且这两者在强度上还可能是不一样的。如果一个人追求成功的动机高于避免失败的动机,那么这个人便将努力去追求特定的目标,这种人叫作“力求成功者”。他们倾向于选择成功概率在50%的任务,这种任务可以给他们提供最大的现实挑战。如果一个人避免失败的动机强于追求成功的动机,那么这个人就有可能选择减少失败机会的目标。叫作“避免失败者”也就是说,对于失败的恐惧将改变人们对一个目标的追求。他们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者非常难的工作,选择简单的任务可能使他们免遭失败,难的任务即使失败了,也能找到理由开脱。最后,这两种动机倾向的代数和就是成就动机。
J.G.Nicholls认为成就动机是人们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力求获得成功的内部动因,亦即个体对自己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事情乐意去做,努力达到完美的一种内部推动力量。A.J.Elliot,Andrew将成就动机定义为以竞争为基础的情感、认知、行为的激活化和方向化。
台湾著名心理学家杨国枢认为成就动机是“与内在或外在优秀标准相竞争的冲动”。
国内学者张德和赫文彦认为:“成就动机是使人为了实现一定的目的,而主动地、坚持地完成活动的内在动力。”
随着成就动机概念的不断演进,虽然各位心理学家对成就动机的概念表述不尽相同,但是综合来看,成就动机应该包含以下三个特征:
①成就动机的驱动性,这是成就动机的最基本的特征,因为它是决定个体行为和努力程度的动力因素,是追求成功行为的推动力量;
②成就动机的社会性,成就动机虽然是个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