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机床电气与PLC控制技术》课件 4 定时器指令.pptx
文件大小:2.83 MB
总页数:25 页
更新时间:2025-06-04
总字数:约2.87千字
文档摘要

;;功能:创建编程的时间延时。

数量:用户程序中可以使用的定时器数仅受CPU存储器容量限制。每个定时器均使用16字节的IEC_Timer数据类型的DB结构来存储定时器数据。在插入指令时自动创建DB。;IN为启动输入端

Q为定时器的位输出

PT为预设时间值

ET为定时开始后经过的当前时间值(PT和ET的数据类型为32位的Time,单位为ms)

PT(预设时间)和ET(经过的时间)值以表示毫秒时间的有符号双精度整数形式存储在指定的IEC_TIMER数据中。;作用:将输出Q置位为预设的一段时间。;当前值的变化分析:当前值是否清0取决于IN输入信号的状态,

(1)如果IN为1状态,则当前时间值保持不变,直到IN输入信号变为0时,当前值变为0(见波形A)。

(2)如果IN输入信号为0状态,则当前时间变为0(见波形B)。;注意:

(1)各参数均可以使用I(仅用于输入参数)、Q、M、D、L存储区,PT可以使用常量。

(2)定时器指令可以放在程序段的中间或结束处。

(3)在调用该指令时需要为其指定背景数据块,图中“TP_DB”即为调用该指令时生成的背景数据块。;功能:将Q输出的置位操作延时PT指定的一段时间。

工作原理:在IN输入的上升沿开始计时,当前值ET大于等于PT指定的设定值时,输出Q的信号状态将变为“1”。;输出Q的状态

(1)只要启动输入IN的值为“1”,当前时间值ET保持不变,输出Q就保持置位。

(2)IN输入电路断开时,定时器被复位,当前时间被清零,输出Q变为0状态,见图中波形A。

(3)如果IN输入信号在未达到PT设定的时间时变为0状态,当前值ET清0,输出Q保持0状态不变,见图中波形B。;2“接通延时定时器”指令;功能:将Q输出的复位操作延时PT指定的一段时间。

工作原理:IN输入电路接通时,输出Q为1状态,当前时间值被清零。

在IN的下降沿开始定时,ET从0逐渐增大。ET等于预设值时,输出Q变为0状态,当前时间保持不变,直到IN输入电路接通(见波形A)。

如果ET未达到PT预设的值,IN输入信号就变为1状态,ET被清0,输出Q保持1状态不变(见波形B)。;例2:变频电机为什么要单独装冷却风扇?

(1)冷却风扇是为电机降温冷却。电机工作时会发热,热量过多会导致电机绝缘损坏,进而烧毁电机,为保证电机减少过热,发出的热量要通过风、水或其他介质带走,起到降温的效果。最常用的方法是通风降温的方法。

(2)不单是变频电机,普通电机也有冷却风扇,不过变频器电机的风扇不和电机同轴,而普通电机的风扇一般情况下与电机同轴;普通电机一般是自带风叶(即装在电机轴上),但电机通过变频器调速运行时,假如电机长时间运行在低频率时,自带的风叶也会低速运行,风叶所鼓动的风量是不足以起到降温的效果。所以变频电机一般要另装配冷却风扇,而且其所接的电源是全压的,最好可以在电机停止后,风扇继续冷却几秒钟后停止。;3“关断延时定时器”指令;功能:用来累加由参数PT设定的时间段内的时间值。

工作原理:IN输入电路接通时开始定时(见波形A和B)。输入电路断开时,累计的当前时间值保持不变。可以用TONR来累计输入电路接通的若干个时间段。图中的累计时间t1+t2等于预设值PT时,Q输出变为1状态(见波形D)。

复位输入R为1状态时(见波形C),TONR被复位,预设值PT和当前值ET变为0,输出Q变为0状态。;在I0.7的下降沿,TOF开始定时,5s后“T9”.Q变为0状态。;4“时间累加器”指令;例4:按下启动按钮SB2,3#电机首先启动,延时3S,2#电机启动,再延时3S,1#电机启动;按下停止按钮SB1,1#电机延时5S停止,2#、3#电机依次延时5S停止;4“时间累加器”指令;线圈型定时器指令与功能框定时器指令的工作原理完全一致,只是在使用方法上有一些区别,主要区别如下:

(1)功能框型定时器可以定义Q点或ET,在程序中可以不必出现背景DB(或IEC_TIMER类型的变量)中的Q点或ET;线圈型定时器必须调用IEC_TIMER类型的变量中的Q点或ET;

(2)功能框型定时器在使用时自动生成背景数据块,而线圈型定时器需要在函数块(FB)的接口区或全局数据块中手动定义IEC_TIMER类型的变量为其提供数据;

(3)功能框型定时器的右端可以放置线圈指令,线圈的状态与定时器的输出状态一致;如果线圈型定时器的右端放置线圈指令,线圈指令的状态取决于逻辑运算的结果,和线圈型定时器的的输出状态无关。;下面通过一个示例来说明线圈型定时器指令的使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