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加工技术》(第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同步精品课程——中职专业课
模块四机械加工工艺基础
4.4了解工艺规程及工艺文件
4.4.1了解工艺规程与工艺文件
知识目标
1.了解工艺规程的基本组成及内容。
2.了解工艺文件的内容及用途。
3.了解工艺文件编写的基本方法及步骤。
能力目标
1.能说出工艺规程的内容及其编制步骤。
2.能识别主要的工艺文件。
3.初步会填写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及机械加工工序卡片。
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激发学生学习先进加工制造技术的热情,培养学生工匠精神。
三维目标
情景导入
企业的操作人员在进行零件加工,必须到生产部门领取加工所需的零件图、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及机械加工工序卡片等工艺规程及工艺文件。在这些工艺规程与工艺文件的指导下,操作人员才能生产出合格的零件。
他们的工作内容都有哪些呢?
企业生产现场技术科工作现场
情景导入
企业的各类工艺规程与工艺文件是由生产技术科工艺人员编制的。通过工艺规程与工艺文件的编制,提升企业生产管理水平,保证生产过程稳定运行,提高生产率与经济效益。
一、认识工艺规程
1.工艺规程的概念
工艺规程是指导加工的技术文件,一般包括零件的工艺路线、各工序的具体加工内容、切削用量、工时定额及所采用的设备和工艺装备等内容。
加工一个零件,可以制订不同的工艺方案,其中总有一种方案是在给定的条件下最经济、合理的,将这个方案用文件形式固定下来,用于指导生产实践就能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因此,工艺规程编制对保证产品质量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认识工艺规程
2.制订工艺规程的技术依据
工艺规程对指导生产有重要作用,因此制订时必须以相关零件的原始资料为技术依据。
一
零件图。对于有较高装配要求的零件图,还必须提供与零件相关的装配图或产品装配图样。
企业生产能力与零件的生产批量。
毛坯材料、型材的品种规格,自我供给能力及周边协作能力等。
零件验收的质量标准。
企业、车间的生产条件。设备、场地、员工技术水平和质量保证能力等。
二
三
四
五
二、制订工艺规程的步骤
制订工艺规程的步骤是:
分析零件图?确定坯料尺寸?合理选择加工基准?确定工件装夹方法?拟订工艺路线?确定加工余量、工序尺寸与公差?确定加工设备及工装、夹具?确定切削用量?确定工时定额和填写工艺文件
二、制订工艺规程的步骤
制订工艺规程的步骤是:
分析零件图?确定坯料尺寸?合理选择加工基准?确定工件装夹方法?拟订工艺路线?确定加工余量、工序尺寸与公差?确定加工设备及工装、夹具?确定切削用量?确定工时定额和填写工艺文件。
分析零件图,一是要分析零件的结构特点,理清零件各加工表面间的相互关系;二是要分析技术要求,明确各加工表面的尺寸、几何公差及表面质量要求,着重要弄清楚主要表面的技术要求。根据零件的结构特点和技术要求,按照生产批量,结合企业设备状况拟订工艺规程。
二、制订工艺规程的步骤
制订工艺规程的步骤是:
分析零件图?确定坯料尺寸?合理选择加工基准?确定工件装夹方法?拟订工艺路线?确定加工余量、工序尺寸与公差?确定加工设备及工装、夹具?确定切削用量?确定工时定额和填写工艺文件。
坯料一般用型材或铸、锻件。坯料的形状和尺寸应尽量与成品规格接近,以实现少切削或无切削。总之,以节省原材料、提高加工效率为基本原则。
二、制订工艺规程的步骤
制订工艺规程的步骤是:
分析零件图?确定坯料尺寸?合理选择加工基准?确定工件装夹方法?拟订工艺路线?确定加工余量、工序尺寸与公差?确定加工设备及工装、夹具?确定切削用量?确定工时定额和填写工艺文件。
拟订工艺路线的主要任务是选择定位基准、确定表面的加工方法、划分加工阶段、确定加工顺序并确定整个工艺过程中工序的数量等。
工艺路线的拟订是制订工艺规程的总体布局。实践中应多制订工艺路线方案并进行综合比较,从中选出最佳方案。
二、制订工艺规程的步骤
制订工艺规程的步骤是:
分析零件图?确定坯料尺寸?合理选择加工基准?确定工件装夹方法?拟订工艺路线?确定加工余量、工序尺寸与公差?确定加工设备及工装、夹具?确定切削用量?确定工时定额和填写工艺文件。
确定加工余量是制订工艺规程的重要环节。加工余量过大,会浪费原材料,增加人员、设备、刀具的投入,从而提高生产成本,当坯料表面有组织要求时,过多的切削甚至会影响零件的力学性能;加工余量过小,坯料的表面缺陷不能完全被切除,使产品成为次品,不能进行后续加工。
二、制订工艺规程的步骤
制订工艺规程的步骤是:
分析零件图?确定坯料尺寸?合理选择加工基准?确定工件装夹方法?拟订工艺路线?确定加工余量、工序尺寸与公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