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加工技术》(第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同步精品课程——中职专业课
模块四机械加工工艺基础
4.2拟订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
4.2.3拟订工艺路线(1)
知识目标
1.了解表面加工方法的分类
2.了解不同表面加工方法的原理
能力目标
1.能够区分不同的加工方法
2.针对不同情况选择合适的加工方法
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先进加工制造技术的热情,培养学生工匠精神。
三维目标
温故知新
生产技术科对每个零件编制机械加工工艺的流程包括那几个环节?目前学习了哪些环节?接下来将进入到哪一个环节?
温故知新
生产技术科对每个零件编制机械加工工艺的流程包括选择毛坯、选择定位基准、拟订工艺路线
导入情景
确定定位基准后,就可以拟订工艺路线。通常,工艺路线的拟订主要是在综合考虑机床设备、零件复杂程度、加工精度及经济效益等因素的前提下,解决三个问题:
一是选择表面加工方法,
二是划分加工阶段,
三是确定加工顺序。
头脑风暴
下面,请同学们观察老师展示的这些零件,观察他们的表面形状,讨论:轴类零件表面加工方法有哪些?
一、选择表面加工方法
零件的形状虽然各不相同,但构成这些零件的基本几何表面大多可归类为外圆类表面、内孔类表面、平面和成形类表面四大类
一、选择表面加工方法
零件的形状虽然各不相同,但构成这些零件的基本几何表面大多可归类为外圆类表面、内孔类表面、平面和成形类表面四大类
外圆类表面
1.外圆类表面的加工方法
含义:外圆类表面常指回转体类零件的主要外表面,如轴类零件、套筒类零件和盘盖类零件的外表面等。
一、选择表面加工方法
零件的形状虽然各不相同,但构成这些零件的基本几何表面大多可归类为外圆类表面、内孔类表面、平面和成形类表面四大类
外圆类表面
1.外圆类表面的加工方法
主要技术指标:外圆类表面的主要技术指标有尺寸精度(直径、长度)、形状精度(圆度、圆柱度、直线度)、位置精度(同轴度)、方向精度(垂直度)、跳动精度(圆跳动、全跳动)及表面质量(表面粗糙度、表面硬度和金相组织等)。
一、选择表面加工方法
零件的形状虽然各不相同,但构成这些零件的基本几何表面大多可归类为外圆类表面、内孔类表面、平面和成形类表面四大类
外圆类表面
1.外圆类表面的加工方法
加工方法:
其主要加工方法有车削(粗车、半精车、精车)、磨削(粗磨、精磨)等,对尺寸精度或表面粗糙度要求较高的表面还需采用光整加工。
对于不同的材质,选择的加工方法也不同。例如,对韧性大的非铁金属零件,磨削极易堵塞砂轮,因此常用精车代替磨削,以获得较好的表面质量。
一、选择表面加工方法
外圆类表面典型加工方案
一、选择表面加工方法
外圆类表面典型加工方案
一、选择表面加工方法
外圆类表面典型加工方案
一、选择表面加工方法
零件的形状虽然各不相同,但构成这些零件的基本几何表面大多可归类为外圆类表面、内孔类表面、平面和成形类表面四大类
2.内孔类表面的加工方法
含义:内孔类表面常指回转体类零件的内表面,如配合孔、非配合孔和深孔等。
内孔类表面
一、选择表面加工方法
零件的形状虽然各不相同,但构成这些零件的基本几何表面大多可归类为外圆类表面、内孔类表面、平面和成形类表面四大类
2.内孔类表面的加工方法
主要技术指标:有尺寸精度、形状精度、位置精度、方向精度及表面质量。
内孔类表面
一、选择表面加工方法
零件的形状虽然各不相同,但构成这些零件的基本几何表面大多可归类为外圆类表面、内孔类表面、平面和成形类表面四大类
2.内孔类表面的加工方法
加工方法:由于内孔类表面的结构比较复杂,所以相对于外圆类表面加工,其加工难度要大,主要加工方法通常包括车削、钻削、镗削、拉削和磨削等。
内孔类表面
一、选择表面加工方法
内孔类表面典型加工方案
一、选择表面加工方法
内孔类表面典型加工方案
一、选择表面加工方法
内孔类表面典型加工方案
一、选择表面加工方法
内孔类表面典型加工方案
一、选择表面加工方法
内孔类表面典型加工方案
两两一组,来到零件旁,结合本节课所学,互相提问两类表面加工方法的具体方案及适用范围。
结合本节课所学的两种表面加工方法,尝试分析以下图示加工方法的常用方法有哪些?适用哪些范围?
本节课主要认识了表面加工方法的分类,了解了外圆类表面、内孔类表面的加工方法。通过练习,学生应能够区分上述两种加工方法,针对不同情况能够选择合适的加工方法,培养了学生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先进加工制造技术的热情,为后续的实践学习奠定理论基础。
1、表面加工方法有哪些?
2、什么是外圆类表面?
3、什么是内孔类表面?
感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