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2017-7设计回访报告.docx
文件大小:6.26 MB
总页数:17 页
更新时间:2025-06-03
总字数:约1.17万字
文档摘要

SCHD管理体系

PD-8.6-06:后期服务控制程序版次:E修改码:0页次:12/12

~PAGE17~

雅康高速公路2017年7月设计回访报告

2017年7月25日至27日,厅公路设计院副院长柯勇组织总工办、公路三分院、公路四分院、隧道分院、桥梁分院、岩土分院、环境与景观设计分院、建筑设计分院、交通工程分院、道桥试验研究所等部门相关人员等一行十七人对雅康高速C1、C3-C14合同段进行了工地回访。现场对存在的问题与项目业主、监理和各施工合同段承包人进行了沟通交流,并于7月27日在雅康公司会议室与业主座谈、交流,对现场的施工问题、设计问题、工期安排问题进行了充分沟通,集中解决了现阶段存在的问题。

一、工程概况、施工现状

雅康高速我院设计路段长99.794公里,其中草坝至对岩段17.350公里,对岩至新沟段62.223公里,新沟至大渡河段20.221公里。雅康高速项目特点为:沿线地形、地质、气象条件极其复杂,生态环境极其敏感,建设环境极其复杂,建设难度极大。但在业主的主持、推动下,在设计、监理、施工方的共同努力下,目前雅康高速的建设有序推进,力争于2017年年底草坝至泸定段主线通车。面对当前环保问题整改任务繁重、汛期安全生产任务繁重、建筑材料短缺、工期压力巨大的形势,我院积极配合业主、监理、施工单位,攻坚克难、出谋划策,安排本次设计回访,及时有效地解决现场问题。

二、设计回访解决存在的问题及意见

1、C1合同段MK0+235~MK0+400段右侧变形深挖边坡,边坡最大挖方约45m。原设计MK0+235-MK0+335段右侧共五级边坡,第一级至第四级采用框架梁锚索加固,最后一级1:0.95坡面植草防护。施工过程中最后一级边坡出现鼓胀拉裂,增加框架梁注浆锚杆已完成加固,坡口及坡口外50~60m铁塔附近出现拉裂变形迹象,为浅层滑移拉裂变形。目前锚索防护已施工完毕。

现场发现,除边坡开挖施工期间框架梁有剪裂变形外,完成的多处锚索封锚端头有剪裂现象。虽边坡现状处于整体稳定状态,考虑边坡长期蠕变可能导致局部框架梁锚索超负荷受力,局部受力集中引起框架梁或锚索破坏。

本次回访后确定处治意见为:1)坡口外拉裂缝立即用粘土缝补压实、整平,避免雨水继续演裂缝下渗坡体内部,立即修复平台上已被拉裂的截水沟;2)根据已经完成的钻孔,由第三方进行深孔位移监测,主要观测边坡变形趋势和变形深度,根据观测变形成果进行预加固设计处理;3)委托有资质的第三方对受损的锚头锚索进行逐一检测,查明锚索预应力损失程度,为预加固设计提供依据。

2、C1合同段长河坝村民提出利用现有J线道路接至收费站出口,希望长河坝当地村民直接从J线道路上雅康高速而不从E连接线与G318国道平交口上高速。

建议当地地府向雅康公司提交诉求报告,由雅康公司与我院来函,以便研究方案是否可行。

3、C1大柏牛隧道左洞出口与蓝坝坪框架桥之间存在明线路基,经现场放样发现,左边线相差3.5m,中线两者相差5m。本段路基上方无危岩落石防护措施,左侧高位崩塌危岩对本段明线路基有安全隐患。

结合前期大柏牛隧道施工期间滚石曾落至洞口现象,为确保路基段车辆通行安全运营,建议将大柏牛左洞出口延长至0#桥台端头。

4、C1合同段K64+240-K64+370段新沟右线大桥4#~7#桥墩右侧变形体,本段边坡方案设计图(正式稿)已于2017年6月底提交给雅康公司,我院推荐方案为锚索桩+清方减载+排水系统。

设计代表现场将本工点设计情况和专家意见向院领导和院总工办进行了简单汇报,结合现场踏勘,我院认为已提交的推荐方案是合理的,边坡稳定性分析计算参数取值基本合理。目前汛期降雨较多,建议在通车前尽快组织施工,确保边坡及桥梁墩柱安全,同时在5#与6#墩柱位置埋设观测点,监测并核实桥梁墩柱是否有偏移现象。

5、C1合同段CK0+640~CK0+715/EK0+000~EK0+100右侧滑坡,原设计共5级边坡,采用框架梁注浆锚杆加固,受复杂地质条件和降雨影响,施工过程中产生浅层牵引式滑移拉裂变形,2016年9月提交施工图设计方案为部清方减载+中下部框架梁注浆锚杆+拦石墙+被动网+局部埋置式抗滑桩方案。

现场发现拦石墙已施工完毕,挡墙上部已开挖坡面4排框架梁未施作,挡墙下部已开挖三级边坡,但还未实施框架梁锚杆加固。挡墙上部第三级边坡(中图)、第四级边坡平台有开裂现象,EK0+025~EK0+040段开挖坡面有高位溜滑现象(右图),开挖坡面表部覆盖层未完全清方至基岩面,坡面局部存在大孤石危岩体(左图)。未完成浇筑的部分抗滑桩与设计抗滑桩存在较大出入。CK0+650~CK0+670段挖方边坡与框架梁防护范围不一致,存在超挖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