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顺序功能图;2顺序功能图的含义及绘制方法;2顺序功能图的含义及绘制方法;(1)步
将系统的一个工作周期划分为若干个顺序相连的阶段,这些阶段称为步,并用编程元件来代表各步。
如何划分步?
步是根据输出量的状态变化来划分的。
在任何一步之内,各输出量的1、0状态不变,但是相邻两步输出量总的状态是不同的。步的这种划分方法使代表各步的编程元件的状态与各输出量的状态之间有着极为简单的逻辑关系。
如图所示的顺序功能图,根据Q0.0~Q0.2状态的变化,将整个工作过程划分为3步,分别用M4.1~M4.3来代表这3步。
;(2)初始步与活动步
初始步:与系统的初始状态相对应的步
初始状态一般是系统等待启动命令的相对静止的状态,初始步用双线方框来表示,每个顺序功能图至少应该有一个初始步。
系统正处于某一步所在的阶段时,称该步为“活动步”,可以通过编程元件的位状态来表征步的状态。步处于活动状态时,执行相应的动作。;(3)动作或命令
控制系统的每一步都要完成某些“动作”(或命令),当该步处于活动状态时,该步内相应的动作(或命令)被执行;反之,不被执行。
与该步相关的动作(或命令)用矩形框表示,框内的文字或符号表示动作(或命令)的内容,该矩形框与相应步的矩形框相连。如果某一步有几个动作,可以用下图中的两种画法来表示。;图中的Q0.0~Q0.2均为非存储型动作,在步M4.1为活动步时,动作Q0.0为ON,步M4.1为不活动步时,动作Q0.0为OFF。T1的线圈在步M4.3通电,所以将T1放在步M4.3的动作框内。;(4)有向连线与转换
在画顺序功能图时,将代表各步的方框按它们成为活动步的先后次序顺序排列,并用有向连线将它们连接起来。
步的活动状态默认的进展方向是从上到下或从左至右,在这两个方向有向连线上的箭头可以省略。
转换用有向连线上与有向连线垂直的短划线来表示。
使系统由当前步进入下一步的信号称为转换条件,转换条件可以是外部的输入信号或PLC内部产生的信号,转换条件还可以是若干个信号的与、或、非逻辑组合。;(5)子步
根据需要,在顺序功能图中,某一步又可分为几个子步,如图所示。图中(a)是以简略形式表示的3步,图中(b)所示,将步3细分为5个子步。
使用子步可以使系统的设计者在总体设计时以更加简介的方式表达系统的总体功能和概貌,从功能入手对整个系统简要地进行全面描述。在总体设计被确认后,再进行深入的细节设计。这样,使系统设计者在设计初期抓住系统的主要矛盾而免于陷入某些细节的纠缠,减少总体设计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