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玻璃行业应用深加工技术要求》
编制说明
(征求意见稿)
标准编制组
2025年5月
-PAGE1-
目录
TOC\o1-2\h\z\u一、任务来源及编制背景 2
1.1. 任务来源 2
1.2. 背景和意义 2
二、工作简况 3
2.1. 参编单位及任务分工 3
2.2. 具体编制过程 3
三、编制原则及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说明 4
3.1. 本标准的编制原则 4
3.2. 标准的主要内容及说明 4
四、主要验证情况分析 6
五、标准中涉及专利情况 7
六、标准实施后预期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7
七、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情况,与国际、国外同类标准水平的对比情况,国内外关键指标对比分析或与测试的国外样品、样机的相关数据对比情况 7
八、与现行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及相关标准,特别是强制性标准的协调性 7
九、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经过和依据 7
十、标准性质的建议说明 7
十一、贯彻标准的要求和措施建议(包括组织措施、技术措施、过度办法、实施日期等) 7
十二、废止现行相关标准的建议 8
十三、其它应予说明的事项 8
PAGE
PAGE4
任务来源及编制背景
任务来源
2024年8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印发2024年第三批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工信厅科函〔2024〕317号),行业标准《智能制造玻璃行业应用深加工技术要求》(计划编号:2024-0973T-JC)正式列入编制计划,由安徽银锐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负责组织牵头起草。
背景和意义
随着市场对高性能深加工玻璃需求的爆发式增长,相关企业对深加工玻璃生产制造提出了更高要求。一方面,深加工玻璃应用向智能家居、交通运输、电子工业等高端场景延伸,产品功能和质量面临更高挑战;另一方面,传统生产模式中设备孤立运行、排产依赖人工经验、余料复用率低等问题突出,导致企业难以满足多品种、小批量、短交期的市场需求。目前我国的深加工玻璃与国际水平相比,在产业集中度、技术进步、产品开发等方面仍存在差距,我国深加工玻璃产业整合升级亟需加强,研制玻璃行业智能化深加工技术要求标准,突破一批玻璃智能化深加工技术将是产业发展的重要着力点。
基于深加工玻璃产业市场、应用、技术现状,深加工玻璃制品作为多个产业的基础材料,如何以智能化的方式完成产品生产制造是行业与时俱进的需要,也是众多深加工玻璃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我国密集出台了多个智能制造、智能工厂发展相关的政策规划,为该行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如《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1版)》中指出了建材领域智能工厂标准制定的必要性。依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建材工业智能制造数字转型行动计划(2021-2023年)》中明确提出的建设目标“组织开展智能工厂标准和规程研究制定及宣贯落实”,亟需形成一套成体系、可落地的数字化解决方案,更好地指导深加工玻璃企业智能工厂新建及改造工作。
本文件旨在构建一套适用于玻璃行业深加工智能制造应用的规划、建设和验收要求指南,引导企业系统谋划智能化转型发展路线图,逐级提升智能制造水平和能力。推动玻璃行业智能化深加工的标准化将有助于提高企业生产管控效率和成品质量,提升玻璃切裁率、装载率、流转速度、配对效率等关键指标,降低企业用工数量和运行成本,实现高质量、高效率的连续生产,并最大程度降低员工与玻璃接触,减少生产过程中人工误判和误操作。基于玻璃深加工工艺和设备工况,实现玻璃深加工切割系统前后段集成,贯通全线硬件并实现生产状态实时监控;将玻璃深加工从原片到产品的工序相关设备的互联互通,实现生产中的供应、制造、销售信息的网络化和智能化;以灵活可变方式实现供应商、外协商、客户资源的管理流程智能化,最终实现深加工玻璃企业高效精益的智能制造和柔性化管理。
另一方面,本标准的研制将引领深加工玻璃产业标准水平提升,推动该产业共性技术标准的研制和优化升级,对该领域智能制造技术研发将起到科技支撑作用的同时,对于其他建材子领域标准研制也有互鉴作用。其次,该技术标准将促进领域科技成果的转化,建立中国标准国际竞争新优势,是推动中国标准逐步走向世界的重要基石之一。另外,该技术标准的研发将激发市场主体技术标准创新活力,进一步提升企业的技术标准创制能力,增强技术标准创新活力,是健全技术标准创新协同推进机制的实践。
工作简况
参编单位及任务分工
本文件主要起草单位为安徽银锐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牵头,联合建筑材料工业信息中心、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及建材行业协会、典型生产企业、科研院所共同起草,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具体编制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