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3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句法结构分析句法层次分析形式分析句法关系分析句法结构分析句型分析语义关系分析语义分析语义指向分析语义特征分析第2页,共3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一、语义关系(一)什么是语义关系是指隐藏在句法结构后面,由词语的语义范畴所建立起来的关系。例:施事受事敲打工具时间地点他用手敲打桌子。(施事—工具—动作—受事)第3页,共3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二)语义关系与句法关系二者分属不同层面。语义关系与句法关系的对应不是固定的。(1)相同的句法关系可表现出不同的语义关系例:挖野草(动作—受事)挖地道(动作—结果)(2)不同的句法关系可表现出相同的语义关系例:跑来了一头牛。(动作—施事)一头牛跑来了。(施事—动作)第4页,共3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三)动词和名词性词语之间的语义关系的类别p213动词和名词性词语之间的语义关系,也叫做格关系。在这种格关系中,名词性词语充当了一定的语义格的角色(如“施事”“受事”“与事”“工具”等)。因此,分析名词的语义格其实也就是分析了动词和名词性词语之间的语义关系。在现代汉语中,名词性词语经常担任的语义格有:1、施事——动作行为的发出者。他吃了。小平被邻居打了。第5页,共3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2.受事——动作行为的承受者。他吃了饭。他把苹果扔掉了。3.系事——联系动词联接的对象。他是学生。我成了北京人。4.与事——动作行为的间接承受者他送我一条领带。他给我一个饼。5.结果——动作行为产生的结果。他织了一件毛衣。我写了一篇文章。第6页,共3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6.工具——动作行为的凭借物。我写蜡笔,他写铅笔。小李吃大碗。7.方式——动作行为进行的方法、形式。今天考口试,明天考笔试。我跳探戈。8.处所——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起点、终点。我住三楼。食堂我吃不惯。9.时间——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他在广州过“五?一”。他从星期一开始休假。第7页,共3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10.目的——动作行为发生的目的他为这件事操了不少心。他们在挤电影票。11.原因——动作行为发生的原因避风头休产假12.材料——动作行为所使用的材料地板铺了瓷砖。柜子做木板的。13.致使——动作行为使动的对象繁荣市场美的风扇,风凉世界。第8页,共3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14.对象——动作的对象这件事他有他的看法。他对我说了许多大道理。注意:(1)动词同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