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PAGE1
高考写作押题范文《科学无边界,细察脚下路》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中央民族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的学生在贵州菜市场发现了“山柰菖蒲”,这不仅为人类已认知植物增添了新成员,更打破了人们对“新物种”的固有认知。可见,科学探索的边界远比想象的广阔,即使是人们世代食用、习以为常的植物,也可能隐藏着未被科学认知的奥秘。
以上材料带给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立意】打破固有认知,拓展探索边界;惯性认知不可取,科学探索处处有;探索藏于日常细微处;破认知藩篱,探科学无疆;于寻常处探未知,向科学处拓边界;打破定式,开启科学新视域;日常藏秘,探索不止。
科学无边界,细察脚下路
在熙熙攘攘的菜市场,一位大学生偶然发现“山柰菖蒲”,为植物图谱添上崭新一笔,打破了人们习以为常的认知边界。
可见科学的浩瀚天地,从无设限,寻常烟火里亦藏着璀璨的知识星辰。只要我们能俯身凝视脚下土壤,以热忱、专注深耕日常细微之处,就有可能推开科学殿堂的大门。
科学,不局限于精密的实验和复杂的推导,它也来源于生活,隐藏在无人注意的角落。从古至今,人们都在不懈探索自然万物的运行规律,庄子在鲲鹏之思中探寻宇宙之边界,而屈原面对浩瀚星空发出“天问”。可以说,科学的本源就是生活,来自于人们对生活中各种现象的思考。前人从这些生活现象中提炼规律,指导人类社会的运行——牛顿力学定量描述宏观万物的运动,社会科学指导社会向上向善。可见我们习以为常的生活是科学的源泉,只有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才可能在熟悉的生活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科学无边界,启示我们打破思维僵局,突破认知局限。诚然,常识作为代代相传的知识,能够直接被人们吸收并加以运用,极大便利了我们的生活。然而,常识也如同一把枷锁,束缚了人们的思维与认知,以至于我们无法跳越它去探寻外界,甚至不愿深究它本身的错误抑或真理。唯有打破思维定式的人,才有可能从平常生活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正如一百年前,当开尔文骄傲地宣布“物理学大厦已建成”时,普朗克一反常识,提出量子化,拉开了微观世界运行的帷幕。可见,这个世界属于大胆想象的人,属于打破常规的人,敢于想象,敢于冲破认知局限,才可能超越时代之限,个人之限。
细察脚下路,保持好奇心与求知欲,方能从熟悉中发现新异。好奇心与求知欲,如同一面放大镜,执此者可容易发现潜藏于生活细枝末节之处的奥秘。正是因为好奇心,贝克勒尔才能从看似寻常的现象中觅得反常,进而发现放射线,科学家们才能利用“用胶带粘”的方法分出单层石墨。当有强烈的求知欲时,我们会主动学习,扩展知识的经纬,进而成为一名通识人才,将万物互联,最终在万物相互交错的复杂迷雾中拨云见日,发现寻常事物中的新奇。
科学从无疆域的桎梏,也绝非遥不可及的圣殿。它的奥秘,藏在晨露折射的七彩光晕里,隐于秋叶飘落的轨迹之中,那些改变世界的发现与创造,往往孕育于日常细微之处。我们既要如逐光的飞鸟,向着浩渺宇宙振翅,拓宽认知的边界;也要似扎根的老树,凝视脚下土壤,深耕知识的根系。如此,方能在科学探索的征途上,步履铿锵,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