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TGXAS-甘蔗增产增糖调控技术规程编制说明.docx
文件大小:1.01 MB
总页数:18 页
更新时间:2025-06-04
总字数:约1.09万字
文档摘要

PAGE

PAGE1

团体标准《甘蔗增产增糖调控技术规程》

(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一、任务来源、起草单位、主要起草人

根据《广西标准化协会关于下达2025年第五批团体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桂标协〔2025〕39号)文件精神,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提出,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广西田园生化股份有限公司、广西地源之本肥业有限公司、广西易多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起草的团体标准《甘蔗增产增糖调控技术规程》(项目编号:2025-0502)已获批立项。

为高质量编制团体标准《甘蔗增产增糖调控技术规程》,由起草单位成立标准编制工作组并进行如下分工:

姓名

职务/职称

从事专业

工作单位

责任分工

陈荣发

副研究员

甘蔗栽培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

统筹标准编制工作,组织人员进行规范发布后的宣贯培训。

吴宗猛

研究实习员

甘蔗育种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

指导标准文本及编制说明编写,质量控制。

范业赓

副研究员

甘蔗栽培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

对标准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分析,不断对标准提出修正意见。

李恩东

高级工程师

生物化工

广西易多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负责起草标准草案,征求意见稿和标准编制说明,送审稿及编制说明的编写工作。

周伟东

高级农艺师

植物保护

广西易多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负责起草标准草案,征求意见稿和标准编制说明,送审稿及编制说明的编写工作。

吴建明

研究员

甘蔗栽培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

查询、收集和整理资料,协助标准文本及编制说明的编写、实施。

张小秋

副研究员

甘蔗育种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

查询、收集和整理资料,协助标准文本及编制说明的编写、实施。

周忠凤

高级农艺师

甘蔗育种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

查询、收集和整理资料,协助标准文本及编制说明的编写、实施。

邓宇驰

高级农艺师

甘蔗育种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

查询、收集和整理资料,协助标准文本及编制说明的编写、实施。

郭小艳

农艺师

植保及营养

广西田园生化股份有限公司

查询、收集和整理资料,协助标准文本及编制说明的编写、实施。

王顺清

高级工程师

化学工程

广西田园生化股份有限公司

查询、收集和整理资料,协助标准文本及编制说明的编写、实施。

李燕娇

研究实习员

甘蔗栽培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

查询、收集和整理资料,协助标准文本及编制说明的编写、实施。

赖振光

高级农艺师

甘蔗栽培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

查询、收集和整理资料,协助标准文本及编制说明的编写、实施。

王修海

总经理

工商管理

广西地源之本肥业有限公司

查询、收集和整理资料,协助标准文本及编制说明的编写、实施。

李辉

总监

微生物

广西地源之本肥业有限公司

查询、收集和整理资料,协助标准文本及编制说明的编写、实施。

吴延勇

助理研究员

甘蔗栽培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

查询、收集和整理资料,协助标准文本及编制说明的编写、实施。

廖树冠

研究实习员

甘蔗栽培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

查询、收集和整理资料,协助标准文本及编制说明的编写、实施。

二、制定标准的必要性和意义

甘蔗是我国的重要糖料作物,蔗糖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农产品和国家战略物资,甘蔗种植面积常年占糖料总面积的85%以上,广西甘蔗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均位居全国之首。据统计,截至目前,全区累计完成优质高产高糖糖料蔗基地(简称“双高”基地)建设约504万亩;2024年广西累计入榨甘蔗2148.18万吨,同比增加599.63万吨;产混合糖275.14万吨,同比增加89.5万吨(2023/2024榨季同期产糖185.64万吨,2022/2023榨季同期产糖189.01);混合产糖率12.81%,同比提高0.82个百分点。2024年广西已销糖163.22万吨,同比增加48.68万吨;产销率59.32%,同比下降2.38个百分点。

项目课题组针对甘蔗生产中产量和糖分难以协同提高的科技难题,从协调甘蔗节间伸长和糖分积累之间的关系入手,开展赤霉素调控甘蔗节间伸长的机理的研究,研发增产增糖的“赤霉素+碳长”双增调控技术,建立基于智能监测和仿地飞行模块的无人机作业技术并大面积应用,实现了甘蔗产量与糖分的协同提高,成果整体达到同类研究国际先进水平。研究揭示了赤霉素调控甘蔗节间伸长的作用机制以及节间数与糖分积累之间的关系。基于节间在甘蔗产量形成和糖分积累的重要性,开发赤霉素含量检测和基因差异筛选技术,构建赤霉素调控节间伸长的转录图谱及核心分子的调控网络,明确甘蔗节间数和糖分积累之间的关系,确定调控甘蔗糖分积累的最佳时期是甘蔗糖分快速积累前期(11~13节),为精准调控甘蔗增产增糖提供了的理论依据。调控甘蔗节间伸长和糖分积累的“赤霉素+碳长”组合,是增产增糖“双增”的核心调控技术之一。通过“赤霉素+碳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