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居住权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建议》10000字.doc
文件大小:75.53 KB
总页数:12 页
更新时间:2025-06-04
总字数:约1.16万字
文档摘要

PAGE2

PAGE2

PAGE2

PAGE

PAGE1

居住权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建议

TOC\o1-3\h\u8112引言 1

12840一、“居住权”及其在我国《民法典》中的引入 1

30825(一)居住权的产生及发展 1

2265(二)我国居住权内容、性质之争 2

22879(三)我国法律对“居住权”的引入及其意义 3

8193二、我国居住权制度的立法现状 4

10859(一)居住权的设立规则 4

7018(二)居住权的设立形式 4

22054三、居住权制度存在的问题 5

376(一)缺乏法定居住权的规定 5

7910(二)居住权内容不明确 6

4764(三)居住权的消灭方式过于狭隘 6

5349(四)居住权关联制度不协调 6

29049四、完善居住权制度的建议 6

32353(一)增设法定居住权 7

18669(二)明确规定居住权的内容 7

18929(三)细化居住权的消灭方式 8

18331(四)协调居住权关联制度 8

9326五、结论 9

17588参考文献 10

摘要

本着房屋资源高效利用的原则,保障弱势群体的住房利益和需求,我国在现行《民法典》中对居住权的相关制度做了规定。居住权制度与时俱进,其类型不仅包含了古老的生活性居住权,还包括了具有跨时代的意义的投资性居住权,这不仅能够填补我国目前物权领域立法所留下的缺憾,更能打破了我国僵化的“或买或租”的二元住房制度,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可否认,居住权制度是本次立法中的一大亮点,是我国吸纳国外制度的优点并且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进行创新的成果。居住权入典后,面临的将是司法适用的问题,如何在现行法下针对居住权的立法现状和存在的不足对居住权进行完善,则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居住权;法定居住权;问题;对策

PAGE

PAGE2

PAGE2

PAGE2

PAGE

PAGE1

引言

居住权制度最早起源于大陆法系的古罗马帝国。当时的家庭主亦或者是奴隶主为保障妻子、子女以及家庭成员之外的其他有贡献的奴隶的居住利益,为“为了照顾某一特定的人”,将其所有的房屋交由上述某些特殊群体用以居住,在这个背景下,居住权应运而生。结合到现代社会,随着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快速转型与法律滞后所带来的不平衡问题也随之而来:贫富差距过大,人口及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住房保障体系不完善、购房压力过大等,其中住房问题亟待解决,国内的天价房价已经成为普遍的现象,而对普通人而言买房十分困难,更何况是没有住所、收入偏低的弱势群体,有相当一部分人想要拥有属于自己的住房难上加难,可能一辈子都难以企及。在司法实践中围绕着房产问题的纠纷也十分常见,归根结底都围绕着住房问题展开,在这种常态化的司法案例冲突中,逐渐出现了围绕着房屋居住权益而产生的矛盾和问题,常常会出现房屋继承人组织房屋所有权人为他人设立居住的案例,包括婚姻、家庭关系的案件等等。居住权的设立,为使房屋所有权人能够按照本人意志处分自己房屋居住权利提供了法律根据,并使一些没有财力购买自己房屋的人可以通过合法方式在他人所有的房屋上满足其生活居住的基本需求,从而解决民生的问题。

我国现行《民法典》中已经引入了居住权的规定,用六个条文对居住权作出规定。但分析这六个条文可以发现,我国目前居住权的内容还不够丰富,仅涉及到居住权的形式,居住权的权利内容、构成和设立。然而居住权作为一种新创立的权利制度,是需要一定的探索和研究使其能够与现行法律相衔接,制度的构建不仅仅依托于简单的法律条文,从制度的价值取向和设立要素而言,都应当使得其能够发挥出最高的效用,因此不论是法理上还是法义上都有必要对其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使得居住权制度能在现行民法典中生根发芽,另外《民法典》中比较突出的问题在于:只明确了意定居住权,法定居住权规定缺失。本文将着眼于居住权制度的基础研究,并对其进行深层次的研究,结合目前现行法律对居住权制度存在的不足提出完善建议。

“居住权”及其在我国《民法典》中的引入

居住权的产生及发展

居住权最早出现于古罗马时期。因为在当时的古罗马社会,尤其是在古罗马飞速扩张的时期,其社会关系中最核心的组成单位是家庭,而家庭中具有话语权的是家主,8当家主去世后获得其遗产的是家子,因此其他家子的继承权利往往需要家主为其单独设立,会通过当时家长根据其意愿将其所有的土地上的全体建筑物或者其中的一部分使用权、收益权等权益设定为特定之人使用,其中包括了不具备有继承权的家子,也可能包括非婚姻的配偶亦或者是奴隶,这便是最早的居住权。可以看出,最一开始,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