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史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题)
1.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较系统的封建法典是()
A.《法经》B.《唐律疏议》C.《宋刑统》D.《大清律例》
2.西周的婚姻制度中,婚姻关系成立的必要条件是()
A.媒妁之言B.同姓不婚C.父母之命D.六礼完备
3.秦朝负责审理“诏狱”的司法机关是()
A.廷尉B.御史大夫C.丞相D.太尉
4.曹魏时期将《具律》改为(),并置于律首。
A.《刑名》B.《法例》C.《名例》D.《杂律》
5.唐朝的中央司法审判机关是()
A.大理寺B.刑部C.御史台D.都察院
6.宋代为了加强对地方司法的监督,在各路设立()
A.提点刑狱司B.转运使司C.安抚使司D.提举常平司
7.元朝在法律上明确规定的民族等级中,地位最高的是()
A.蒙古人B.色目人C.汉人D.南人
8.明朝创设的一种刑罚是()
A.充军B.凌迟C.枷号D.刺配
9.清朝的会审制度中,每年秋天举行的是()
A.朝审B.秋审C.热审D.大审
10.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具有近代意义的专门刑法典是()
A.《大清新刑律》B.《大清现行刑律》C.《暂行新刑律》D.《中华民国刑法》
答案:1.A2.D3.A4.A5.A6.A7.A8.A9.B10.A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题)
1.以下属于夏朝法律制度的有()
A.禹刑B.甘誓C.汤刑D.九刑
2.西周的刑法原则包括()
A.老幼犯罪减免刑罚B.区分故意与过失C.罪疑从轻D.同罪异罚
3.秦朝的法律形式有()
A.律B.令C.廷行事D.法律答问
4.以下属于《唐律疏议》篇目的有()
A.《名例律》B.《户婚律》C.《贼盗律》D.《断狱律》
5.宋朝的法律形式除律外,还有()
A.敕B.令C.格D.式
6.元朝的法律特点包括()
A.民族分化明显B.保留蒙古旧俗C.融合汉法D.诸法合体
7.明朝的会审制度包括()
A.三司会审B.九卿会审C.朝审D.大审
8.清朝制定的适用于少数民族地区的法律有()
A.《回疆则例》B.《蒙古律例》C.《西宁番子治罪条例》D.《西藏通制》
9.清末修律中制定的商事法律有()
A.《钦定大清商律》B.《破产律》C.《公司律》D.《票据法》
10.南京临时政府制定的法令措施包括()
A.保障民权B.改革风俗C.发展经济D.文化教育改革
答案:1.AB2.ABC3.ABCD4.ABCD5.ABCD6.ABC7.ABCD8.ABCD9.ABC10.ABCD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题)
1.商朝的神权法思想比夏朝更为突出。()
2.西周的“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是一种法律特权。()
3.秦朝的法律以严酷著称。()
4.《晋律》首次规定“准五服以制罪”。()
5.唐朝的“十恶”罪名源于《北齐律》的“重罪十条”。()
6.宋朝的“翻异别勘”制度是为了防止冤假错案。()
7.元朝的法律中,不同民族犯罪同罪同罚。()
8.明朝的厂卫干预司法是司法制度的一大弊端。()
9.清朝的秋审主要审理京师附近的死刑监候案件。()
10.清末修律完全照搬西方的法律体系。()
答案:1.√2.√3.√4.√5.√6.√7.×8.√9.×10.×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4题)
1.简述《法经》的历史地位
《法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较系统的封建法典,它初步确立了封建法制的基本原则和体系,对后世封建立法产生了深远影响,其六篇体例为后世法典编纂奠定基础。
2.简述唐朝的“三司推事”制度
唐朝遇有重大疑难案件,由大理寺卿、刑部尚书、御史台御史共同审理,称作“三司推事”。这一制度加强了中央对司法审判的控制,保证了案件审理的公正性。
3.简述明朝加强君主专制在法律上的体现
在法律上体现为:加重对危害皇权犯罪的惩处;增设新罪名和刑罚;完善司法机构,厂卫干预司法;实行会审制度强化中央对司法控制。
4.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