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部分常考管理
管理是在特定的组织内外环境下,通过协调和监督他人的活动,能够有效率和有效果地与别人一起或者通过别人
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著名学者对管理的定义有:1、赫伯特·A·西蒙的“管理就是决策”。2、小詹姆斯·H·唐纳德利的“由一
个或更多人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以便收到个人单独所不能收到的效果而进行的行动。”3、弗里蒙特·E·卡斯特的“管理
就是计划、组织、控制等活动的过程。”4、托尼·布洛格特的“管理就是筹划、组织和控制一个或一组人的工作。”5、
丹尼尔·A·雷恩德“给管理下一个广义而又切实可行的定义,可以把它看成是这样的一种活动,他发挥某些职能以便
有效地获取与分配利用人的努力和物质资源来实现某个目标。”6、R·M·霍德盖茨的“管理就是通过其他人来完成工
作。”7、斯蒂芬·P洛宾斯的“管理指同别人一起或通过别人使活动完成得更有效的过程。”8、恰罗德·孔茨/海因茨·韦
里克的“管理就是设计并保持一种良好环境,使人在群体里高效地完成既定的目标的过程。”9、张尚仁的“管理指由
专门机构和人员进行控制和组织的行为使之趋向预定目标的技术、科学活动。”10、戴金珊的“的管理是管理者为使客
观事物的存在和发展合符已定的目标的而采用相应的方式所进行的活动。”
管理的定义包含三层含义:(1)过程代表了一系列进行中的有管理者参与的职能或目标。这些职能划分为计划、组
织、领导和控制;(2)协调他人的工作区分了管理岗位和非管理岗位。(3)管理活动强调效率和效果。效率是指正确地做
事,不浪费资源,以最小投入获取最大产出;效果是指做正确的事,通过完成任务而使组织达到目标。效率注重过程,
效果注重结果。因此管理当局不能只是关注达到和实现组织目标,还要尽可能有效率地完成工作。
管理的职能:
计划是设立和明确组织目标,制定实现组织目标的途径和方案。计划是管理的起点,确定目标和途径是计划职能
的两大任务。
组织是为了实现计划活动所规定的目标,实施计划活动所制定的行动方案,管理者必须进行的工作安排。
领导是指和别人一起或者通过别人完成目标,包括激励下属,影响工作中的个体或团体,选择有效的沟通方式等
控制是指监控,比较,纠正。比较包括衡量和评估工作绩效,并与预定的目标相比较。
管理的二重性
管理的二重性是马克思关于管理问题的基本观点。管理是多人协作劳动。是有效组织共同劳动所必须的具有同生
产力社会化相联系的自然属性;又体现着生产资料所有者的意志,同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社会属性。
考点1管理理论
140/
管理理论大力发展由两个事件推动:《国富论》的劳动分工,工业革命的机械代替人力。
一、科学管理理论
科学管理理论的代表人物是泰罗。泰罗科学管理思想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泰罗是科学管理的创始人,在
资本主义管理史上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中心问题就是用科学办法来确认从事某项工作的最佳方法、以提高劳动的
生产率。
科学管理理论的特点是;①工作定额原理,②操作方法和工具等额标准化原理③差别计件工资制④计划和执行分
离(计划部门和执行人员)⑤能力和工作相适应等。
科学管理论的缺点是:把人单纯的看成追求金钱的经济人,仅重视技术因素,而不重视人的社会性。
科学管理论的四条原则是:①对工人工作的每一个要素开发一种科学方法,用以代替老的经验方法②科学挑剔工
人,并对他们进行培训、教育、使之成长。③与工人衷心合作,以保证一切工作都按照已形成的原则去办;④管理当
局与工人在工作和职责的划分上几乎是相等的,管理当局吧自己比工人更胜任的各种工作都承揽下来。
二、一般行政管理理论
一般行政的管理理论的代表人物是法约尔和韦伯。包括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和韦伯的官僚行政管理理论。
法约尔在《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提出管理者的五项职能包括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并提出14条管理
原则,即工作分工、集中、管理链、秩序、纪律、报酬、职权、公平统一指挥、统一方向、个人利益、从整体利益、
人员的稳定首创精神和团队精神。马克斯·韦伯是组织理论之父,主要著作《社会和经济理论》,提出官僚行政组织,
其特征是具有清楚定义的层次、详细的规则和规章制度,以及非个人的关系。韦伯认为这种理想的官僚行政组织在现
实中不存在,他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理论研究的基础,说明在一个大型的群体中工作应该怎么进行。官僚行政组织在意
识形态体系上和科学管理理论类似,两者都强调合理性、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