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林科院博士入学考试森林生态学真题
中国林业科学院博士争论生生态学考试试题2025年
什么是生态学?说明其争论对象和根本争论方法及其利弊?〔15分〕
生态学是争论有机体与其四周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包括非生物和生物环境。传统生态学争论对象分为个体、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四个层次,现代生态学争论对象进一步向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进展,如分子生态学、景观生态学和全球生态学。
生态学的争论方法可以分为野外的、试验的和理论的3大类。野外争论的优点是可获得大量全面、真实的资料;缺点是过程简单,条件不能掌握。试验争论条件掌握严格、对结果分析比较牢靠、重复性强;缺点是获得资料的牢靠性有别于现实。理论争论直观,过程易实施,可通过修改参数使争论靠近现实;但推测结果需通过现实来检验正确性。
2什么是物种?什么是生物入侵?简述生物多样性丧失的缘由及保护策略?〔15分〕
生物种是由一些具有肯定的形态和遗传相像性的种群构成的,属于一个种的种群之间,以及同种全部的个体成员之间的形态与遗传的相像性大于它们与其他物种成员的相像性。
生物入侵是指一种生物体进入以往未曾分布过的地区,并能生殖以连续自己的种群。
生物多样性丧失缘由:①过度利用、过度采伐和乱捕乱猎;②生境丧失和片段化;③环境污染;④外来物种的引入导致当地物种的灭亡;⑤农业、牧业和林业品种单一化。
保护策略:〔1〕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律法规的制定;〔2〕生物多样性的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3〕深入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根底争论;〔4〕掌握人口;
〔5〕加快城市化步伐,使人口集中;〔6〕加快经济进展,降低区域间安排不公正;〔7〕提高人们对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的生疏。
3土壤有哪些生物学特性?土壤的理、化性质对生物有那些作用?〔20〕土壤的生物学特性是土壤中动物、植物和微生物活动所产生的一种生物化学和生物物理学特性。土壤微生物是土壤中重要的分解者或复原者,在土壤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土壤动物是最重要的土壤消费者和分解者。总之,土壤中的
群落内小生境变化的特点,以及整个群落的动态趋势。争论群落的时间格局,对生态系统治理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采种和良种培育有也重要意义,可以促进生态系统的可持续进展。
6什么是演替和演替顶级?单元顶级理论与多元顶级理论有什么异同点?你认为应当怎样争论演替?〔20〕
植物群落的演替是指在植物群落进展变化过程中,由低级到高级、由简洁到简单、一个阶段接着另一个阶段,一个群落代替另一个群落的自然演化现象。演替顶级是指每一个演替系列都是由先锋阶段开头,经过不同的演替阶段,到达中生状态的最终演替阶段。无论单元顶级还是多元顶级,都成认顶级群落是经过单向变化而到达稳定状态的群落;而顶级群落在时间上的变化和空间上的分布,都是和生境相适应的。两者的不同点在于:①单元顶级认为,只有气候才是演替的打算因素,其它因素都是其次位的,但可以阻挡群落向气候顶级进展;多元顶极论则认为,除气候以外的其它因素,也可以打算顶极的形成。②单元顶极论认为,在一个气候区域内,全部群落都有趋同性的进展,最终形成气候顶极;而多元顶极论不认为全部群落最终都会趋于一个顶极。
中国林业科学争论院
2025年博士学位争论生入学考试生态学试题一、名词解释〔15分〕
1、竞争排斥原理:在一个稳定的环境内,两个以上受资源限制的、但具有一样资源利用方式的种,不能长期共存在一起,也即完全的竞争者不能共存。
2、光合力量:在大气中,CO
2
浓度为正常含量以及在其它环境因子都处于最正确
状况的条件下,植物的最大净光合速率。
3、生态系统效劳:是指对人类生存和生活质量有奉献的生态系统产品和效劳。
4、P70内禀增长率〔r〕:内禀增长率是指具有稳定年龄构造的种群,在食物与
m
空间不受限制、同种其他个体的密度维持在最适水平、环境中没有天敌、并在某一特定的温度、湿度、光照和食物性质的环境条件组配下,种群的最大瞬时增长率。
5、P81集合种群〔Metapopulation〕:局域种群通过某种程度的个体迁移而连接在一起的区域种群。
二论述题〔85分〕
1、简述CO2的生态作用。说明生态系统碳储量和碳通量的根本测定方法。
〔20分〕
〔1〕使植物气孔开度削减,削减蒸腾,提高水分利用;〔2〕CO
2
浓度相对提高,
使C植物光合作用不断增加;〔3〕CO
3 2
能促进植物的生长—植物生长速率随全球
CO浓度的提高而增加;〔4〕高浓度的CO
2 2
能转变植物形态构造—幼苗分枝增多,
叶面积指数加大。碳储量估测方法:1微气象学法:包括空气动力法、涡动相关法、涡动积聚法2样地清查法:包括平均生物量法、生物量转换因子法、生物
量转换因子连续函数法3箱式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