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2025年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招聘考试6月15日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docx
文件大小:2.69 MB
总页数:143 页
更新时间:2025-06-04
总字数:约7.46万字
文档摘要

2025年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招聘考试6月15日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一、言语理解与表达。本部分包括表达与理解两方面的内容。请根据题目要求,下列各题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将其选出一个最恰当的答案。(共30题)

1、一个成年人每天食用100-200克西红柿,就能满足身体对番茄红素的需要。很多人喜欢生吃西红柿,这样并不利于番茄红素的吸收,因为它是一种脂溶性的维生素,经过加热和油脂烹调后,才更有利于发挥它的健康功效。由于番茄红素遇光、热和氧气容易分解,烹调时应避免长时间高温加热,以保留更多的营养成分。

这段文字告诉我们:(???)。?

??A:凉拌西红柿是最为健康的吃法

??B:热炒西红柿能促进对番茄红素的吸收

??C:每日对西红柿的最高摄入量为200克

??D:烹饪时间越长,番茄红素越容易被吸收

正确答案选项:B

解析:文段开篇首先指出西红柿能够满足身体对番茄红素的需要,接着强调生吃西红柿并不适宜,而应该热炒,最后则补充点明热炒时的注意事项,故文段重在强调热炒西红柿有利于番茄红素的吸收,对应B项。

A项,“凉拌西红柿”与文段意思相悖,排除;

C项,文段只是说明“一个成年人每天食用100-200克西红柿,就能满足身体对番茄红素的需要”,并非最高摄入量200克,无中生有,排除;

D项,文段最后一句“应避免长时间高温加热,以保留更多的营养成分”,所以并非烹饪时间越长越好,与文意不符,排除。

故本题选B。

【文段出处】云南信息报:《一天两个西红柿给你好脸色》

?

2、我国历史长期发展过程中,各民族间相互迁移,相互________,相互交错居住一起,各民族分布的特点形成“大杂居、小聚居”的局面。

填入划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赞美

?

??B:合作

?

??C:欣赏

?

??D:渗透

正确答案选项:D

解析:根据“相互迁移,相互交错居住一起”可知,各民族之间交流非常频繁。

辨析选项。A项“赞美”发自内心的对于自身所支持的事物表示肯定的一种表达,不符合语境,排除A项。B项“合作”互相配合做某事或共同完成某项任务,不符合语境,排除B项。C项“欣赏”指领略观赏,词义与文意要求不符,排除C项。D项“渗透”指某种事物或势力逐渐进入其他方面,符合文意。

故本题选D。

?

?

3、在职称评审过程中,各级评审组织几乎无法看到申报人的艺术实践能力,只能看到表格栏目里的论文和项目。在唯论文是重的标准下,音乐理论的教师还能体现一些真才实学,而表演艺术的教师则只能扬短避长,________。高校应当重视并改进这一不良现象。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滥竽充数

??B:削足适履

??C:弄虚作假

??D:忍气吞声

正确答案选项:B

解析:前文指出职称评审的标准是表格栏目里的论文和项目,而这些是表演艺术的教师无法提供的。而为了评职称,表演艺术的老师不得不在表格里填论文和项目,这是一种放弃自己的长处,强行适应标准的牵强行为。

B项,“削足适履”比喻过分迁就现成条件,或生搬硬套,与文段语境相符,当选;

A项,“滥竽充数”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行家里面充数,或以次充好,与原文不符,排除;

C项,“弄虚作假”比喻耍花招,用虚伪面目或假冒物品行骗,文字表演艺术的老师并没有作假和欺骗,排除;

D项,“忍气吞声”指受了气而勉强忍耐,不敢说出来,与原文不符,排除。

故本题选B。

?

4、大数据给人类呈现的是一幅既美好又可怕的未来图景:美好之处在于,它将给我们带来更大的视野和更新的发现,进而改变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可怕之处在于,它给我们带来更多的风险和更大的挑战,除了数据本身的安全之外,它更多地关乎人们的隐私。与此同时,在研究和制定大数据发展的政策中,需要打破思想上的束缚,做到与时俱进,与网俱进:需要有一个强有力的集中统指挥与协调机制:需要处理好发展与安全的辩证关系:需要主动平衡全球治理的责权利。

这段文字旨在说明:

??A:大数据的政策选择要考虑发展与安全

??B:安全问题将成为大数据应用的瓶颈

??C:大数据应用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利大于弊

??D:大数据的安全风险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正确答案选项:A

解析:文段先讲了大数据既有美好之处又有可怕之处,在阐述现状的同时也提出了大数据给我们带来的问题。然后给出了在研究和制定大数据发展政策时应做到的事情,即应对大数据风险的办法。文段结构为“分—总”结构,文段主旨句为第二句,主要讲大数据政策的制定要注意多方面因素——既要有发展又要有安全。文段的主体词为“大数据政策”。

对比选项。A项为文段主旨句的同义替换。

故本题选A。

【解析拓展】

B项:属于对问题的描述,非重点,且“瓶颈”无从体现。C项:“利大于弊”无中生有,文段没有进行比较。D项:主体不一致,文段强调的是“大数据的政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