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建筑冷热源方案研究的国内外文献综述》1900字.docx
文件大小:18.37 KB
总页数:3 页
更新时间:2025-06-03
总字数:约2.82千字
文档摘要

建筑冷热源方案研究的国内外文献综述

1.1国外冷热源研究

在冷热源研究方面,国外科学家起步较早,在多个方面取得了成果。对于国外相关研究的成果,分为几个方面总结如下:

冷热源种类方面:国外专家较早发现了大部分常规冷热源,除此之外,1912年来自瑞士的学者发现了地源热泵,当时并未获得大面积应用,研究一度停滞。到1950年前后,对于地缘热泵的研究在欧洲地区再次启动,可由于该种热源初投资过高,且当时节约能源意识尚未发展,所以地缘热泵并未获得广泛应用。到1973年第一次能源危机爆发时,该冷热源才得以重新走入大众视线,大部分国家开始对地缘热泵的重视提高,相关的研究开始出现,地缘热泵从此开始大量生产与安装。

冷热源节能方面:DongB等人基于线性回归分析法提出了一种当缺少水电费等能耗账单时能够准确分析热带区域能耗使用的基准模型,并通过对新加坡商业大厦等6栋商业建筑的能耗建立基准模型验证了该方法的可靠性,该模型的提出对于能源服务公司、业主等对其建筑能耗及对改造后时期基准能耗的确定进行跟踪调查具有重要作用[1]。

PengC基于DeST软件对一个办公建筑的能耗情况进行模拟分析,主要包括建筑围护结构、外窗、新风量、人员和照明等对建筑负荷的影响,并根据这些建筑特性提出了多个有效节能措施,如使用Low-E玻璃代替普通6mm单层玻璃,减少新风量,采用LED照明,独立除湿以及夜间通风等并采用DeST软件分别对这些节能措施的有效性及可行性进行了研究[2]。

(3)冷热源系统方面:在冷热源组合系统方面,较早的研究是北欧等寒冷地区集中联合供热的系统研究,其中G.Bagarella的研究团队针对热泵在一年中建筑热负荷最大时容量减少的问题,提出增加一个热源的方法,增加的热源作为辅助热源承担负荷,在他的研究中发现,对于热负荷过大既室外温度过低导致热源机组效率下降这一问题,可以使用初投资较低的热源来组成联合供热系统来解决[3]。

(4)冷热源设备仿真软件方面:国外多个国家都研发了相关分析软件,其中ENERGY2(英国)、HASP(日本)、芬兰的TASE(芬兰)、TRNSYS、DOE-2(美国)、Energy-plu(美国)s等等在业内比较有代表性。

1.2国内冷热源研究

自1920年以来,空调冷热源一直是空调行业中最重要的课题之一,且在这一领域有很多相关文献。根据对相关文章的比较分析,观点总结如下:

(1)联合系统研究方面:1980年代以来,我国在多地逐步尝试联合能源复合供暖,在节能降耗、降低系统运行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杜克磊等人以地源热泵系统为研究对象并结合新型复合式热泵系统,探讨了现阶段发展的状况与问题,表明了其在建筑节能中所具有的作用及发展方向[4]。从现有研究中可以看出复合能源系统方案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在一定程度上通过对系统设计和运行调节的优化,可使系统在满足有效运行的同时提高系统的节能性和经济性。

(2)对环境的影响:根据孙静等所得结论:双效吸收式制冷机排放的SO2约为电动制冷机排放量的20至4.2倍,吸收式冷机的co2排放量约为电冷机的1.8至4.1倍[5]。例如,如林海云等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对冷热源环境进行了评估,最后得到结果:“最环保的制冷方案是直燃型澳化锂吸收式制冷”[6]。

(3)分析建筑物用途:丁文婷所得结论为:“冰蓄冷式冷水机组+真空燃气锅炉为北京超高层建筑的最优组合[7]。龙惟定为,“离心式冷水机组+燃气锅炉为北京办公楼建筑最佳冷热源搭配方式;而对于旅馆而言,空气源机组最为合适[8]。

(4)评价方法方面:在这方面有多种评估方法和大量文献。例如,苏文等使用AHP方法进行了评估,并最终选择了具有蒸汽双效的溴化锂吸收式冷却器+蒸汽热交换器[9]。苏文等]使用系统优化来评估分析方法并获得结果。

参考文献

[1]DongB,LeeSE,SaparMH.AholisticutilitybillanalysismethodforbaseliningwholecommercialbuildingenergyconsumptioninSingapore[J].EnergyandBuildings,2005,37(2):167-174

[2]PengC,WangL,ZhangX.DeST-baseddynamicsimulationandenergyefficiencyretrofitanalysisofcommercialbuildingsinthehotsummer/coldwinterzoneofChina:AcaseinNanjing[J].EnergyandBuild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