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机基础施工方案
1.工程概况
1.1.项目背景
本项目聚焦于xx的风力发电建设,旨在为xxMW风力发电机组打造稳固基础。风机基础作为风力发电系统的核心承载结构,其底部直径达xx米,顶部直径xx米,高度xx米,混凝土总浇筑量约xx立方米,属于典型的大体积混凝土工程。此基础需长期承受风机运行产生的复杂荷载,包括竖向重力、强风带来的水平推力以及设备运转的动态扭矩,因此对施工质量与工艺精度有着极高要求。
1.2.工程特点
1.2.1.体积与温控难题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水泥水化反应释放大量热量,易导致基础内部温度急剧升高,内外温差若控制不当,将产生较大温度应力,进而引发裂缝,威胁基础结构安全与耐久性。
1.2.2.结构复杂程度高
基础内部钢筋密集排布,且存在大量预留螺栓孔、预埋件等,在钢筋绑扎、模板支设和混凝土振捣过程中,操作空间受限,施工难度显著增加,对施工精度把控要求严格。
1.2.3.质量标准严苛
风机基础质量直接影响风力发电机组的长期稳定运行,必须确保混凝土强度达标、外观平整光洁、尺寸精确无误,杜绝蜂窝、麻面、孔洞等质量缺陷。
2.施工部署
2.1.施工组织架构
2.1.1.管理团队设置
组建以项目经理为核心的专项管理团队,技术负责人、质量总监、安全总监协同管理。项目经理统筹全局,负责资源调配与外部协调;技术负责人主导施工技术方案编制与技术指导;质量总监把控施工质量,监督质量标准执行;安全总监负责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排查安全隐患。
2.1.2.作业班组划分
设立测量组、钢筋班组、模板班组、混凝土班组、试验检测组。测量组负责基础定位放线与高程控制;钢筋班组承担钢筋加工与绑扎;模板班组负责模板支设与加固;混凝土班组进行混凝土浇筑、振捣与收面;试验检测组开展原材料检验、混凝土试块制作与性能检测。
2.2.施工进度计划
2.2.1.总体时间安排
总工期设定为xx天,具体划分为五个阶段:施工准备(5天)、基坑开挖(7天)、钢筋绑扎(10天)、模板安装(8天)、混凝土浇筑(2天)、养护测温(28天)。运用Project软件编制详细甘特图,明确各工序开始与结束时间及逻辑关系。
2.2.2.关键节点控制
在基坑验槽、钢筋隐蔽验收、模板验收、混凝土浇筑开盘等关键节点设置质量与安全检查点,验收合格后方可进入下一工序。建立进度动态监控机制,每周对比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若出现偏差及时分析原因并采取调整措施。
2.3.资源配置计划
2.3.1.机械设备配置
配备汽车泵2台,确保混凝土连续输送;混凝土搅拌车15台,保障混凝土供应及时;测温仪5套,实时监测基础内部温度变化;高频插入式振捣棒10根,满足混凝土振捣需求;洒水养护设备3套,用于混凝土养护作业;塔吊1台,辅助钢筋、模板等材料吊运。
2.3.2.材料供应计划
选用低水化热的矿渣硅酸盐水泥,降低水泥水化热产生;采用粒径5-31.5mm连续级配碎石、中砂作为粗细骨料,确保骨料级配良好;掺加适量粉煤灰和高效减水剂,改善混凝土工作性能,减少水泥用量。提前与合格供应商签订材料供应合同,明确材料技术指标与供应时间,进场材料按批次进行检验,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2.3.3.人员组织安排
钢筋工30人,负责钢筋加工、绑扎与安装;木工25人,进行模板制作、支设与加固;混凝土工20人,开展混凝土浇筑、振捣与表面处理;普工15人,协助材料搬运、场地清理等工作;测量员3人,完成测量放线与高程控制;试验员2人,负责原材料检验与混凝土试验检测;安全员2人,保障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特种作业人员须持证上岗,并定期进行技能培训与考核。
3.混凝土施工工艺
3.1.施工准备
3.1.1.基坑验收
基坑开挖完成后,组织设计、勘察、监理、施工等单位进行联合验槽。采用触探仪、全站仪等设备检测地基承载力、基底标高、基坑尺寸,确保地基承载力符合设计要求,基底平整无积水、无松土或淤泥,基坑尺寸偏差在允许范围内。验收合格后,及时浇筑混凝土垫层,防止地基扰动。
3.1.2.钢筋工程准备
钢筋进场时,检查产品合格证、质量检验报告,按规范要求进行抽样复验,检测钢筋的力学性能和重量偏差。钢筋加工前,进行调直、除锈处理,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和规范要求进行钢筋下料、弯曲成型。钢筋绑扎前,在垫层上弹出基础钢筋位置线,确保钢筋位置准确。
3.1.3.模板工程准备
模板采用定制钢模板,进场后检查模板的平整度、刚度和变形情况,清理模板表面杂物并涂刷水性脱模剂,确保脱模剂涂抹均匀、无漏刷。根据基础尺寸和形状,在工厂进行模板预拼装,检查模板拼接缝严密性,对不符合要求的部位进行调整或修复。
3.1.4.混凝土供应准备
与信誉良好、设备先进的混凝土搅拌站签订供应合同,明确混凝土强度等级(C30)、坍落度(160±20mm)、初凝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