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地下综合管线探测成果报告
川六公路(唐黄路~川沙路)新建工程
地下管线探测(补充范围)
成
果
报
告
上海地矿工程勘察有限公司
2016年02月17日
川六公路(唐黄路~川沙路)新建工程地下管线探测(补充范围)报告
目录
TOC\o\h\z\u一、概述 1
1.工程概况 1
2.探测方法 1
3.使用仪器 1
4.探测标准 1
5.合同编号 1
6.探测时间 1
二、方法技术及仪器 2
1.磁偶极感应法 2
2.夹钳法 2
3.直接法 3
4.工频法 3
5.示踪电磁法 4
三、现场探测 5
1.现场状况 5
2.工作步骤 5
3.质量控制要点 5
四、探测结果 6
1.图件编绘 6
2.主要管线成果表述 6
3.成果表 12
4.成果图 12
五、质量检查与评定 12
1.质检工作量 12
2.探查精度控制 14
3.误差统计 15
六、结论及建议 15
1.结论 15
2.建议 16
3.必要说明 16
川六公路(唐黄路~川沙路)新建工程地下管线探测(补充范围)成果报告第PAGE17页共18页
一、概述
1.工程概况
项目名称:川六公路(唐黄路~川沙路)新建工程地下管线探测(补充范围)
工程地点:六陈路(规划妙境路-现状川六公路)
委托单位:上海浦东工程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探测范围:依据设计单位提供的物探范围,具体为:现状六陈路(规划妙境路-现状川六公路)。
探测目的:探明范围内的公用管线位置、管径、管位、埋深。
2.探测方法
磁偶极感应法,夹钳法,直接法,工频法,示踪电磁法。
3.使用仪器
美国LD-6000,非开挖导向仪,GPS全球卫星定位仪,LeicaTCR402全站仪。
4.探测标准
《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程》(CJJ61-2003);
《地下管线测绘规范》(DG/TJ08-85-2010);
《城市工程地球物理探测规范》(CJJ7-2007)。
合同编号
6.探测时间
2016年01月13日~2015年02月15日。
二、方法技术及仪器
地球物理探查技术方法的有效性,主要基于地下管线与周围介质的物性(导电性、相对介电常数等特性)差异,以及地球物理探查工作环境的影响差异,从而对目标物体与地质背景加以分辨。本次探测采用以下方法技术及仪器:
1.磁偶极感应法
磁偶极感应法适用于探测金属地下管线,是基于电磁感应原理,当发射机向地下发射一交变电磁信号时,由于金属管线的导电性大大优于周围的介质(软土等)的导电性,它在交变电磁场的感应下,目标管道(金属)能产生交变二次场,通过接收机在地面对二次场数值的测量来确定地下管道位置及深度,见图2.1。
图2.1感应法探测原理图图2.2夹钳法探测原理图
2.夹钳法
用信号夹钳套在金属管线上,使其产生感应电流,观测该电流的磁场。特点是:信号强,探测精度高,易分辨相邻管线,但必须有管线出露点,可用来对管径较小,且有出口点的金属管线进行定位和定深。见图2.2。
3.直接法
发射机一端接金属管线,另一端接地,将交变电流直接注入地下金属管线,观测管线电流产生的电磁场。可对各种金属管线进行扫描定位、测深、连续追踪并区分相邻管线。由于管线电流产生的信号很强,故信噪比和分辨率均较高,水平定位、垂直测深精度最高,但必须有金属管线出露点。在各种方法中,探测效果相对较好。见图2.3。
图2.3直接法探测原理图图2.4工频法探测原理图
4.工频法
利用动力电缆电源或工业游散电流对金属管线感应所产生的二次电磁场进行探测,见图2.4。
磁偶极感应法、夹钳法、直接法、工频法均使用美国LD-6000管线探测仪,见图2.5。
图2.5美国LD-6000管线探测仪
5.示踪电磁法
将能发射电磁信号的示踪探头或电缆送入非金属管道内,在地面观测它产生的电磁场,用仪器追踪该信号,则可以探测管道的位置和深度,用于探查有出入口的非金属管道,如非开挖管线等;特点是探测深度大、效果好、精度高。
非开挖管线探测采用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