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预制装配式检查井施工方法.docx
文件大小:14.79 KB
总页数:4 页
更新时间:2025-06-04
总字数:约1.63千字
文档摘要

5、预制装配式检查井施工方法及主要技术措施

本工程检查井采用预制装配式检查井,井筒为预制井筒。检查井井座、井盖、雨水箅子均采用球墨铸铁定型产品,位于车行道内的井座、井盖应满足E600级要求,车行道外的应满足D400级要求,绿化带内的应满足C250级要求,井盖采用六防井盖(防盗、防坠落、防滑、防位移、防噪声、防锈死),检查井井筒安装防坠网,承重150Kg。排水检查井采用现浇井圈,路面范围内的井室及井筒周围0.5m范围内位于路面结构层部分采用C20砼回填,结构层以下部分采用石粉掺加4%水泥回填,分层夯实,压实度不小于95%。绿化带内井室及井筒周围回填做法同管道沟槽回填要求。污水检查井井盖须带有明显“污水”标志,排水管道与检查井连接处的管外壁“凿毛”处理,缝隙采用1:2水泥砂浆或聚氨酯掺和水泥砂浆填实。

施工流程:

测量放线→基坑开挖→基础处理→井室吊装→管道接口连接→闭水试验→回填压实→井盖安装→验收。

(1)施工前准备

全站仪放样,激光水平仪校准标高,井室拼缝处用2m靠尺检查平整度。

(2)基坑开挖与基础处理

1)放线定位

全站仪坐标放样后,钉设木桩标记井中心,撒白灰线标出基坑边线(外扩80cm)。

地下管线复核:人工探挖至1.5m深,确认无管线后再机械开挖。

2)基坑开挖

机械开挖:挖掘机留20cm厚土层人工清底,避免超挖;若遇流砂层,立即打入钢板桩支护。

排水措施:基坑四角设30×30cm集水坑,用DN100mm水泵抽排积水,保持基底干燥。

3)垫层施工

基底铺10cm厚级配碎石(粒径5~20mm),平板振动器夯实3遍,压实度≥93%。

浇筑C15混凝土垫层,表面收光时预埋4根φ12定位钢筋(长度30cm),外露5cm用于固定井底座。

4)井室吊装与调整

吊装流程:

试吊:吊离地面10cm静止5分钟,检查吊带、构件无异常。

对位:井底座预埋孔对准定位钢筋,缓慢下落至垫层上,允许偏差≤5mm。

垂直度调整:井筒安装后,用经纬仪双向测垂直度,偏差>1%时用千斤顶顶推+楔形钢板垫塞纠偏。

接缝处理:

上下节井室拼装前,在承口槽内均匀涂抹2mm厚聚合物水泥砂浆(水灰比0.4)。

橡胶圈安装:用专用扩张器将胶圈撑开套入插口,严禁黄油润滑,防止位移。

接缝加压:用3组手动葫芦对称收紧,直至接缝宽度≤2mm。

5)管道接口处理

开孔与连接:

机械开孔:用金刚石钻孔机(带水冷却)开孔,孔径=管径+4cm,孔位偏差≤1cm。

管道插入:

PVC管:井壁开孔内预埋钢制套管,管道与套管间隙用发泡聚乙烯棒填塞,外侧打密封胶。

混凝土管:采用“双胶圈+不锈钢卡箍”连接,卡箍螺栓扭矩控制为30N·m(用扭力扳手检测)。

6)防水加强:

井壁外侧接缝处附加2层聚酯布+聚氨酯防水涂料(涂刷厚度≥1.5mm)。

内侧接缝用环氧砂浆抹成45°斜坡,防止积水滞留。

7)闭水试验

试验前准备:

封堵所有管道口,注水至上游管道内顶以上2m,分3次注水,每次间隔1小时。

水位标尺刻度精确至1mm,用红色记号笔标记初始水位线。

渗漏检测:

试验时间:稳定水位保持24小时,每2小时记录一次水位变化。

合格判定:允许渗水量=0.1L/(m2·h),总渗漏量超过时,采用“荧光示踪剂法”定位漏点。

8)回填与压实

井周回填:

第一层:井底至管顶上50cm,用中粗砂回填,水密法夯实,每层厚度15cm,环刀取样压实度≥95%。

第二层:管顶50cm以上至路床,采用石灰土(石灰:土=2:8)回填,振动压路机碾压4遍,轮迹重叠1/3。

9)特殊部位处理:

检查井转角处用电动冲击夯补夯,夯击次数≥6次/点。

井筒周边50cm范围内禁止机械直接碾压,采用人工蛙式夯。

10)井盖安装

井座调平:

井座安装前,井筒顶部用C30细石混凝土找平,厚度3cm,坡度控制在0.5%坡向道路。

井盖开启方向:排水检查井井盖铰链端位于水流下游方向,电缆井井盖开启方向与电缆走向平行。